[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飞机维修的支撑装置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69714.0 | 申请日: | 2013-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4222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9 |
发明(设计)人: | 夏峰;王征;谭彩旗;刘冰;张辉祥;王晓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G01M99/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71006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飞机 维修 支撑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飞机维修支持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结构试验中飞机维修的支撑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在飞机全机结构疲劳试验中,通常采用支持夹具进行静定约束,通过理论计算和现场测量得到约束点载荷,根据约束点载荷,可以对飞机结构主要部件受力情况、应力水平进行分析和监视,以确保试验机安全。
在完成疲劳阶段寿命试验或机体结构出现重要疲劳损伤时,需要对试验机进行检查,对损伤部位进行维修。在检查、维修过程中通常要拆装某些承力结构或部件,在拆装过程中要保持拆除部位承载为0或最小。另外,拆除这些承力结构或部件后,破坏了局部结构的完整性,改变了传力路径,降低了结构强度。而且在机体自身重量、上机维修检查人员设备重量下,会在这些位置产生较大载荷和应力集中,形成结构危险部位。
现有技术在进行飞机维修工作时,通常采用简单的吊挂或垫起方式支持,无法实施监测和评估危险部位的应力水平,难以有效保证维修工作正常进行及试验机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飞机合适位置施加相应外力,并根据约束点载荷实时调整力的大小,有效确保飞机安全的支撑装置。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结构试验中飞机维修的支撑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飞机维修的支撑装置,其包括上固定卡箍、下固定卡箍、连接螺杆、固定螺母,其中,上固定卡箍安装在作动筒传感器的上端面或下端面,下固定卡箍安装在作动筒前端口盖上,且上固定卡箍和下固定卡箍之间通过连接螺杆连接,并由固定螺母锁定。
上下固定卡箍均由2块卡板和2块连接件组成,由螺栓连接成一体结构。
所述连接螺杆为一对,并相对作动筒对称分布。
一种用于飞机维修的支撑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根据飞机危险部位和维修方案确定外力大小和分布;
步骤2:根据外力大小和分布,在飞机相应位置设置作动筒加载点,并安装加载作动筒,将支撑装置固定在作动筒上;
步骤3:加载控制系统控制作动筒施加相应载荷,确保约束点载荷在安全限以内;
步骤4:调整支撑装置,并将作动筒载荷减少到0,将外力转移到支撑装置施加;
步骤5:通过调节固定螺母,调整支撑装置承力,使得约束点载荷在安全限以内,如果超限且无法通过固定螺母调节时则重复步骤3~步骤5;
步骤6:作动筒卸载、卸压,关油路、关油泵。
在检查维修过程中,实时监测各加载点、约束点反馈并及时通报现场,如果超限则停止检查维修工作,通过调节上下固定卡箍之间的连接螺杆和固定螺母,重新调整外力载荷分布,使得约束点载荷在安全限以内,如果超限且无法通过固定螺母调节时则重复步骤3~步骤6。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
利用该支撑装置和方法,在试验机强度、刚度较大部位施加相应外力,根据约束点载荷实时调整力的大小,保证拆装工作正常进行,并使危险部位载荷尽量小,应力水平尽量低,并具有如下优点:
a)解决了疲劳试验中,试验机维修检查的支持难题;
b)适应性强,可用于多种型号飞机疲劳、静力试验;
c)通过实时监测约束点载荷,调整支撑装置承力,确保维修工作正常进行及试验机安全;
d)支撑装置安装灵活方便,制造成本低廉,便于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支撑装置组装图,图2为支撑装置分解图,图3为压向承载使用安装图,图4为拉向承载使用安装图。
其中,1为固定卡箍、2为卡箍卡板、3为卡箍连接件、4为卡箍螺栓、5为连接螺栓、6为连接螺杆、7为固定螺母、8为作动筒前端板、9为作动筒活塞杆、10为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阅图1和2,本发明用于飞机维修的支撑装置包括上固定卡箍、下固定卡箍、连接螺杆、固定螺母。其中,上固定卡箍安装在作动筒传感器的下端面,用于提供压向承载。下固定卡箍安装在作动筒前端口盖上,且上固定卡箍和下固定卡箍之间连接有连接螺杆,并由固定螺母锁定。
其中,上述各部件具体结构及功能如下:
上固定卡箍1和下固定卡箍1均由2块卡箍卡板2、2块卡箍连接件3组成,通过8个卡箍螺栓4连为一体,便于现场安装。
连接螺栓5将下固定卡箍固定在液压作动筒前端口盖上,这是支撑装置的承力基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未经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697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起落架锁寿命试验设计方法
- 下一篇:一种CCD器件量子效率测量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