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稻非损伤性源库调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66485.7 | 申请日: | 2013-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709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张卫星;邵国胜;沈希宏;朱智伟;闵捷;廖西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稻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A01G16/00;A01G13/00;A01C2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0006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稻 损伤 性源库 调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稻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水稻非损伤性源库调控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水稻生产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矮秆品种、70年代杂交稻品种应用的两次重大突破和近年来超级稻应用的新突破,涉及到理想株型塑造、杂种优势利用以及生理生态调控等诸多理论创新与技术实践。每一次水稻产量的提升和品质的改善,总是伴随着源、库、流的交替改良和新型源库关系的不断建立。产量和品质的形成过程本质上都是光合物质积累并由“源”到“库”转运分配的过程,产量高低和米质优劣均取决于源、库、流三者的强弱及其相互之间的协调程度。因此,人们常常从源库理论的角度去探讨实现水稻产量与品质同步提高的调控途径和生产技术。
“源”是指生产或输出光合物质的器官,如绿叶、茎鞘以及根系等,其中功能叶和叶鞘是主要的“源”。“库”是指吸收和利用同化物或其他营养物质的器官,其中穗部籽粒是主要的“库”。“流”是连接源端和库端的所有输导组织,但当前主要从穗颈、节间及茎基部等的解剖结构和生理活性物质等方面来分析“流”。源、库、流三者相互联系、互相协调。源为库提供同化物,源的大小和活性影响籽粒库的充实;库对源的活性又存在反馈调节,源的供给能力可通过库的需求加以调节,源库关系在动态变化中不断平衡;流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也受源库关系协调程度的影响。正因为如此,许多源库关系的生理现象至今仍无法分清主次,实质上是源库互作的结果。环境因素的影响、栽培措施的调控,是通过影响植株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过程中的源、库、流及其相互关系,进而对植株内部生理生化和表观农艺性状产生效应的。
虽然源库关系对于水稻高产优质的重要性已众所周知,但一直以来人们对水稻源库理论的研究却未能取得较大进展。随着水稻生产的不断发展,实践中要求进一步高产优质,所以在源库关系研究不断深入的同时,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解决。究其原因,主要是作物源库调控的研究方法所限。一般来说是通过不同生态条件(温光、海拔等)或栽培调控(密度、肥水等),分析比较品种源库结构及其相互关系,但环境因素或栽培措施本身对稻株存在净效应,反映出来的是一种“表观源库关系”。解决问题的思路在于对同一生长条件下具有不同源水平(叶面积)或库水平(穗粒数)的植株进行比较。然而,从遗传上较难获得在源水平或库水平上有真实差异的等基因系,往往只能采取人为剪叶、剪穗等手段或应用突变体、诱导(抑制)相关生理物质活性等方法,通过有目标地进行增(减)源、增(减)库以及畅(堵)流等处理,由于人为改变了原有植株的源库关系,使得一些生理指标发生了较大变化,便于与对照植株进行分析比较,成为研究源库关系中最常用的技术方法。但诸多研究表明,这些方法产生的差异多为诱导性的,除了改变源和库的水平,还引起其它功能或成分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对植株产生物理性的损伤或生理性的干扰,改变其本身自然生长特性,且实际操作中也存在对叶片、籽粒等器官的人为选择性误差,未能准确地反映源库之间的真实关系和客观规律。因此,构建适于源库关系的试验体系和有效调控源库水平的技术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水稻非损伤性源库调控方法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水稻非损伤性源库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水稻不育系与其同型保持系搭配种植并隔离授粉或错期播栽并隔离授粉进行库调控,从而构建源库水平呈梯度差异的水稻植株样本。
所述的水稻非损伤性源库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水稻不育系与其同型保持系搭配种植并隔离授粉或错期播栽并隔离授粉进行库调控,辅以不同施氮处理或遮阳网覆盖处理的源库调控,从而构建源库水平呈梯度差异的水稻植株样本。
所述的水稻非损伤性源库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稻不育系与其同型保持系按照行比1:1、2:1或4:2进行搭配种植。
所述的水稻非损伤性源库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错期播栽条件为:不育系与其同型保持系同期播栽、早播3天同日移栽或早播6天同日移栽。
所述的水稻非损伤性源库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施氮处理条件为:0kg/667m2、6kg/667m2或12kg/667m2,并按5:3:2的基蘖穗肥比例进行施肥。
所述的水稻非损伤性源库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遮阳网覆盖处理条件为:不遮光、遮光50%或遮光7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稻研究所,未经中国水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664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