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氮掺杂纳米金刚石的方法及其电催化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164418.1 | 申请日: | 2013-05-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58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 发明(设计)人: | 全燮;刘艳明;陈硕;于洪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23C16/27 | 分类号: | C23C16/27;C02F1/461;C02F1/70 |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梅洪玉 |
| 地址: | 116024***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掺杂 纳米 金刚石 方法 及其 电催化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制备氮掺杂纳米金刚石的方法及其电催化应用。
背景技术
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两大主要问题。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造成水体污染,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尤其是芳香卤化物、偶氮染料和硝基苯类化合物等难降解、易生物累积、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的有毒污染物。因此开发一种高效、快速的水处理、环境分析与检测方法对于减缓污染、尽快发现异常、确保人类安全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化石燃料的消耗及其造成的温室效应,急需寻找新的能源转化和能源存储方法。而电催化在水处理、传感器、能量储存和转化、化合物的合成转化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它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技术,不需要消耗化学品,能量效率高,环境友好,易于操作。目前这项技术的关键是寻找一种电催化活性高、电流效率高、稳定和导电性好的电催化材料。
已有一些文献(Chemosphere 2004, 56, 187-93;Appl. Catal. B: Environ. 2008, 80, 327-334)和专利(专利号CN102225795A)大量报道了用于电催化的电极材料,其中比较典型的是铂、钯、银、石墨以及基于这些活性组分的复合材料,但是贵金属的稀有性和价格昂贵限制了其应用,石墨对于上述的这几类难降解污染物的效率不够高、稳定性差、重复利用率低。因此,开发一种快速、高效和稳定地电催化材料是非常重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快速、高效和稳定的电催化材料用于电还原水处理、传感器、能量储存和转化、化合物的合成转化。
电催化是一种简单、高效的降解、检测和合成转化方法,而缺乏性能优良的电极材料是其主要的限制因素。氮掺杂金刚石电极具有低析氢电位、强电催化能力和高化学稳定性,能弥补现有电极的不足,是一种理想的电催化电极材料。工作电极的活性与材料的表面形貌密切相关,纳米金刚石阵列具有比表面积大、有利于电子传递等优点,这有助于提高电极的电催化效率。
一种制备氮掺杂纳米金刚石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基底处理:将金属基底或Si基底或Si阵列基底(采用光刻和等离子体刻蚀相结合的方法制备)超声清洗后,在金刚石粉中抛光5-60 min。Si基底或Si阵列基底在超声清洗前用质量百分数为1~10%的氢氟酸(HF)浸泡1~20 min。
(2)气相沉积:将处理好的基底放置于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系统的真空反应腔内,抽真空后通入H2,以5~20℃/min的速率升温至450~550 ℃,通入体积百分数0.6~2.0%的N2和体积百分数0.8~3%的CH4,控制压力5-7 KPa,沉积时间4~15 h;
(3)刻蚀取样:关闭N2和CH4后,用氢等离子体刻蚀10~40 min,然后以5~20℃/min的速率降至室温,关闭H2后取出氮掺杂纳米金刚石。
按上述方法制备的氮掺杂纳米金刚石可用于电催化,工作电极采用氮掺杂纳米金刚石,施加恒定的电位或电流,可应用于电还原水处理、传感器、能量储存和转化、化合物的合成转化等电催化领域。
本发明具有如下特点:
1、氮掺杂纳米金刚石的电催化活性高,速度快,能量效率高。
2、氮掺杂纳米金刚石的组成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丰富,而且电极非常稳定,能够重复使用很多次,易于实现大规模应用。
3、该方法操作简便,常温常压下在-0.8V~-1.5V就能进行,能耗小。
4、氮掺杂纳米金刚石能制备成阵列,从增大比表面积和利于电子传递等两方面进一步提高电催化活性。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的氮掺杂纳米金刚石棒阵列低倍数扫描电镜图片。
图1(b)是本发明的氮掺杂纳米金刚石棒阵列高倍数扫描电镜图片。
图2是本发明的氮掺杂纳米金刚石棒阵列对浓度为20 mg/L的2,2’,4,4’-四溴联苯醚的降解曲线,施加的工作电压为-1.5 V(vs.Ag/AgCl)。
图3是本发明的氮掺杂的纳米金刚石在1.0 mol/L甲醇+0.1 mol/L氢氧化钾中的伏安曲线。
图4是本发明的氮掺杂纳米金刚石将100 mg/L的硝基苯转化为苯胺的转化率曲线,施加的工作电压为-0.8 V(vs.Ag/AgCl)。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644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16-00 通过气态化合物分解且表面材料的反应产物不留存于镀层中的化学镀覆,例如化学气相沉积
C23C16-01 .在临时基体上,例如在随后通过浸蚀除去的基体上
C23C16-02 .待镀材料的预处理
C23C16-04 .局部表面上的镀覆,例如使用掩蔽物的
C23C16-06 .以金属材料的沉积为特征的
C23C16-22 .以沉积金属材料以外之无机材料为特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