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高液态软包二次包装速度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163385.9 | 申请日: | 2013-05-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240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 发明(设计)人: | 李政德;刘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澳昆智能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B5/08 | 分类号: | B65B5/08;B65B35/44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瞿网兰 |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市昆***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液态 二次 包装 速度 方法 | ||
1.一种提高液态软包二次包装速度的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在液态软包包装线出口端安装一个高速高频分道器,将原液态软包装线上的单排软包分成至少两排进入二次包装生产线,以扩大软包进入二次包装线时软包之间的间隔,延长二次包装线对软包处理的时间;
其次,在高速分道器的出口端安装与软包排数相等的同步带,在每个同步带上等间隔设置软包定位块,使每个软包以零速差依次平稳滑入相邻定位块之间的同步带上;
最后,根据生产节拍的要求,控制抓取装置从同步带上将若干个依次排列的软包取出放入包装箱中,包装箱内达到设定数量软包后自动进入下一道工序完成后段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液态软包为利乐枕奶包,所述的利乐枕奶包包装线的奶包出产速度不小于10000包/小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液态奶包为利乐枕包,所述的利乐枕奶包包装线的奶包出产速度不小于14000包/小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高速高频分道器至少设有两次分道装置,从而将原液态软包装线上的单排软包至少分成四排进入对应的传送带,而与传送带对应的同步带的数量至少为四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相邻同步带之间的软包进入次序为:第一道同步带上首先接收对应高速高频分道器对应传送带上的软包,接着第二道同步带接收对应高速高频分道器对应传送带上的软包,依次类推,所有同步带上均接收到第一个软包后,第一道同步带开始接收第二个软包,进入循环;当第一道同步带上接收的软包数满足软包抓取装置一次同步抓取的数量时,抓取装置一次性将第一道 同步带上的软包抓取后送入包装箱中,然后抓取装置再根据工作节拍将第二道同步带上的软包抓取后放入包装箱中,以次类推,所有伺服带上的软包均完成第一次抓取后再抓取第一道同步带上的软包,第一个包装箱中装满所需的软包后,自动进入下一道工序完成后续的包装,第二个包装箱进入对应的装箱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相邻同步带之间的软包进入次序为:第一道同步带上首先接收对应高速高频分道器对应传送带上的软包,接着第二道同步带接收对应高速高频分道器对应传送带上的软包,第一道与第二道同步带上依次接收软包,直至第一道和第二道同步带上接收的软包数满足软包抓取装置一次同步抓取的数量时,抓取装置一次性将第一道同步带上的软包抓取后送入包装箱中然后再抓紧第二道同步带上的软包;在抓取第一道同步带上的软包的同时,第三道同步带上接收对应高速高频分道器对应传送带上的软包,接着第四道同步带接收对应高速高频分道器对应传送带上的软包,第三道与第四道同步带上依次接收软包,直至第三道和第四道同步带上接收的软包数满足软包抓取装置一次同步抓取的数量时,抓取装置一次性将第三道同步带上的软包抓取后送入包装箱中然后再抓取第四道同步带上的软包,接着重复第一道同步带和第二道同步带的动作,依次类推,将第一个包装箱中装满所需的软包后,自动进入下一道工序完成后续的包装,第二个包装箱进入对应的装箱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高速高频分道器的传送带出口端安装有使软包平稳落入同步带上的导向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抓取装置为直线伺服机构驱动的气动抓取装置或低速分拣机械手或多关节机器人 。
9.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抓取装置包括基板(601),基板(601)的下壁上设有与其固定相连的抓取单元(602),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取单元(602)包括固定抓取单元(603)和活动抓取单元(604),固定抓取单元(603)直接采用固定件与基板(601)活动相连,活动抓取单元(604)通过滑块(605)与基板(601)活动相连,滑块(605)的一侧设有通过固定座(606)固定在基板(601)下壁上的气缸(607),气缸(607)的活塞杆顶端与滑块(605)固定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澳昆智能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澳昆智能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6338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写字台
- 下一篇:一种6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