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玻璃的生产设备及成型工艺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161605.4 | 申请日: | 2013-05-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321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 发明(设计)人: | 杨德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德宁 |
| 主分类号: | C03B5/16 | 分类号: | C03B5/16;C03B7/07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053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 生产 设备 成型 工艺 方法 | ||
1.一种玻璃的生产设备,包括:(1)混合装置、所述混合装置用于混合玻璃原料;(2)熔化装置、所述熔化装置用于熔化混合后的玻璃原料,并排出玻璃液的气泡;(3)冷却工作部装置、所述冷却工作部装置用于对玻璃液进行均化和澄清及冷却,所述冷却工作部装置的特征在于:其中下层安装有2个至100个相互距离为0.2m至6m的电加温装置和测定温度装置;(4)成型装置、用于将冷却的玻璃液制成玻璃制品。
其中,所述中下层是指冷却工作部玻璃液腔体从底部向上计量0至80%的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工作部装置的中下层安装有6个至100个或20个至100个相互距离为0.2m至4m的电加温装置和测定温度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冷却工作部装置的中下层的靠成型装置方向的左或右边的拐角处的0.1m至1.5m内的范围位置,安装有电加温装置和测定温度装置;所述熔化装置的中下层安装有2个至100个相互距离为0.2m至4m的电加温装置和测定温度装置。
其中,所述中下层是指熔化装置玻璃液腔体从底部向上计量0至80%的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工作部装置有如下几种选择:
选择1、平板玻璃生产用的冷却工作部装置;
选择2、玻璃纤维生产用的冷却工作部或冷却大流道装置;
选择3、拉管玻璃制品生产用的冷却工作部或冷却流大道装置;
选择4、压制玻璃制品生产用的冷却工作部或冷却大流道装置;
选择5、吹制玻璃制品生产用的冷却工作部或冷却大流道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装置有如下几种选择:
选择1、浮法平板玻璃生产用的锡窑浮法成型装置;
选择2、格法平板玻璃生产用的格法成型装置;
选择3、溢流下拉法平板玻璃生产用的溢流下拉成型装置;
选择4、压延法平板玻璃生产用的压延成型装置;
选择5、玻璃纤维生产用的多孔的耐高温金属板和高速拉伸成型装置;
选择6、拉管玻璃制品生产用的模口及拉伸系统拉管成型装置;
选择7、压制玻璃制品生产用的压制模具成型系统装置;
选择8、吹制玻璃制品生产用的吹制模具成型系统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一种玻璃的浮法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混合装置,所述混合装置混合玻璃原料;
熔化装置,所述熔化装置熔化混合后的玻璃原料,并排出玻璃液的气泡;
冷却工作部,所述冷却工作部对玻璃液进行均化和澄清及冷却,所述冷却工作部的中下层安装有2个至100个相互距离为0.2m至4m的电加温装置和测定温度装置;所述冷却工作部的中下层的靠近所述锡窑一侧的左或右边的拐角处的0.1m至1.5m内的范围位置,安装有电加温装置和测定温度装置;
锡窑,所述锡窑将玻璃液摊平、抛光,并拉薄制成玻璃带;
其中,所述中下层是指冷却工作部玻璃液腔体从底部向上计量0至80%的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玻璃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锡窑通过一导流槽连接至所述冷却工作部装置,该导流槽的夹口的横向出口处的纵向0.5m距离内,横向排列有2-10个电加热装置和测定温度装置,导流槽的夹口的撗向出口处的宽度为1-3m。
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玻璃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锡窑浮法成型装置前方的安全闸扳和节流闸扳边上,还各设置有2-10个电加热装置和测定温度装置;所述锡窑浮法成型装置中,在拉边机以前的两个侧边有由石墨制成的装置,又有3-5个降温水包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玻璃的生产设备的成型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玻璃液进入成型系统装置前的0.5至9m距离时的温度,要高于玻璃材料的析晶温度20℃至150℃;玻璃液从冷却工作部装置进入成型系统装置的温度粘度为102.0帕·秒至102.9帕·秒。
1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玻璃的生产设备的成型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锡窑浮法成型装置中,玻璃带摊平的平衡厚度为1-5MM;玻璃带摊平的温度粘度为102.2帕·秒至103.9帕·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德宁,未经杨德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6160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沙冬青平茬复壮方法
- 下一篇:基于FPGA的压缩系统及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