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烟用内衬纸中钴含量的测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58390.0 | 申请日: | 2013-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291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刘秀彩;黄华发;许寒春;张鼎方;张建平;叶仲力;邓其馨;梁晖;黄朝章;陈昱;刘泽春;谢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64 | 分类号: | G01N27/64;G01N1/44 |
代理公司: | 厦门龙格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7 | 代理人: | 钟毅虹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烟用内 衬纸 含量 测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烟用内衬纸中钴含量的测定方法,属于烟用辅助材料的检验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各种新型材料、印刷油墨和胶粘剂的广泛应用,卷烟包装材料的安全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而作为直接包装卷烟烟支的内衬纸,其制造过程中所用的原纸、原料、油墨、染料和胶粘剂,极易引入重金属元素;钴是中等活泼的金属元素,可经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体,在血浆中无机钴附着在白蛋白上,它最初贮存于肝和肾,然后贮存于骨、脾、胰、小肠以及其它组织,当体内存在过量的钴时,会严重损害人体血液内的细胞组织,造成白血球减少,引起血液系统疾病;钴的半衰期长,易在体内、环境中蓄积,危害较大,因此,准确测定烟用内衬纸中这些有害元素的含量,对提升卷烟产品的质量安全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外钴元素的测定方法主要有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AAS法线性范围窄且每次只能测定一种元素,ICP—AES法光谱干扰严重,分光光度法不适合多元 素同时测定;ICP—MS法已被广泛用于砷、铅、镉等元素的分析,但对于钴元素的分析报道较少;有关烟用内衬纸中钴元素的测定方法及其专利未见报道,因此,开发一种稳定性好、选择性高、快速测定、无需有机试剂的测定方法,对于提升卷烟产品质量安全、进一步探讨卷烟减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烟用内衬纸中钴含量的测定方法,为烟草行业和烟用内衬纸生产企业对于有害元素的监控提供数据支撑,进而为卷烟产品的减害降焦给予技术支持。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烟用内衬纸中钴含量的测定方法,该测定方法包括了超高压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检测;具体的说,该方法是将烟用内衬纸样品加入硝酸、盐酸、氢氟酸、过氧化氢后,在高压条件下进行微波消解,而后进行赶酸、稀释定容后得到待测溶液,将待测液经耐氢氟酸十字交叉雾化器导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采用四级杆碰撞池技术测定试样中钴的含量。
具体操作步骤:样品前处理:称取0.2~0.3g(精确至0.0001g)烟用内衬纸样品于微波消解罐中,分别加入5~6mL硝酸,1~2mL过氧化氢,2~3mL氢氟酸,静置10min后,缓慢加入0.5~1.0mL盐酸,静置10min后,在超高压条件下微波消解,消解程序见表1;消解结束后,取出消解罐,冷却至室温,慢慢打开盖子,于120~130℃下加热 赶酸至0.25~1.0mL,转移至50mL塑料容量瓶中,用超纯水反复洗涤消解罐,洗涤液一并加入容量瓶中,用超纯水定容、摇匀,得样品待测溶液,同时做试剂空白试验。
表1烟用内衬纸微波消解程序
标准工作溶液的配制:以1%硝酸作校准空白,用1%硝酸将10μg/mL钴标溶液逐级稀释至0.5、1.0、2.0、5.0、10.0、20.0μg/L系列标准工作溶液;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检测条件:其工作参数及同位素、碰撞池氦气流量、内标元素的选择包含如下:其中,工作参数见表2,内标元素的选择见表3;
表2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工作参数
表3同位素、内标元素的选择及碰撞池氦气流量的优化
钴含量计算如下:首先以标准溶液所检测出的目标物的信号强度对其相应浓度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标准曲线;然后将样品溶液检出的目标物的信号强度,代入标准曲线,即得到样品中的目标物浓度,由此即可分别计算出烟用内衬纸中钴含量,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X—烟用内衬纸中钴的含量,单位为微克每克(μg/g);
C—烟用内衬纸样品溶液中被测元素的浓度,单位为微克每升(μg/L);
C0—空白溶液中被测元素的浓度,单位为微克每升(μ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福建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583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