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线圈无线电能传输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310156890.0 | 申请日: | 2013-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247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李聃;孙伟;张从鹏;董秀莲;刘宝;刁德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尔集团技术研发中心;海尔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17/00 | 分类号: | H02J17/00;G01R19/00;H04L9/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马晓亚 |
地址: | 266101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圈 无线 电能 传输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电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线圈无线电能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家用电器主要还是通过有线的方式供电,而采用有线供电的方式,必须需要布置线路,这便会增加使用上的不便利,且有线方式需使用插座,增加电器使用位置的限制。
为了避免有线电力传输所带来的不便,无线供电技术应用已经开始出现,采用的技术原理主要是电磁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但是现有的技术大多数是需要准确的对准发射端和接收端的位置,而且是一对一的工作方式,给用户带来了不便的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线圈无线电能传输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精准的对准发射端和接收端的位置,并且只能一对一传输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线圈无线电能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a.发射端检测是否有接收端放入到供电区域,如果有,继续步骤b;
b.采用轮询扫描模式定位出所述接收端对应的谐振单元;
c.判断所述接收端是否为合法,如果是,继续步骤d,否则,所述谐振单元不向所述接收端传输电能;
d.通过开关电路将所述谐振单元接入逆变电路,逆变电路根据当前接入的谐振单元数量调整总的输出功率,所述谐振单元向所述接收端传输电能;
其中,发射端的全部谐振单元共用一个逆变电路,每个谐振单元的结构和参数值相同。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多线圈无线电能传输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端检测单元,用于发射端检测是否有接收端放入到供电区域,如果有,执行轮询扫描单元;
轮询扫描单元,用于采用轮询扫描模式定位出所述接收端对应的谐振单元;
接收端合法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接收端是否为合法,如果是,进入电能传输单元,否则,所述谐振单元不向所述接收端传输电能;
电能传输单元,用于通过开关电路将所述谐振单元接入逆变电路,逆变电路根据当前接入的谐振单元数量调整总的输出功率,所述谐振单元向所述接收端传输电能;
其中,发射端的全部谐振单元共用一个逆变电路,每个谐振单元的结构和参数值相同。
本发明通过在供电区域检测是否有接收端,达到不需要精准对准发射端的目的,通过轮询采集每个谐振单元的电压电流,从而定位接收端所在谐振单元,设计将全部谐振单元共用一个逆变电路,通过开关电路将谐振单元接入逆变电路,可达到对多个接收端传输电能,通过对接收端进行ID信息识别,判定接收端的有效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多线圈无线电能传输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多线圈无线电能传输装置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多线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电路组成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线圈无线电能传输方法流程图,详述如下:
在步骤S101中,发射端检测是否有接收端放入到供电区域,如果有,则执行步骤S102;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供电区域为谐振单元所在一定范围内的区域,不需要精准的对准每一个谐振单元,在预设的范围内检测到有接收端即可。
在步骤S102中,采用轮询扫描模式定位出该接收端对应的谐振单元;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轮询扫描模式定位方法,通过对每个谐振单元的电压或电流进行采样,根据电压或电流的状态值变化判断出接收端位于对应的谐振单元。
在步骤S103中,判断接收端是否为合法,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104,否则,执行步骤S105;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端可以是系统配套的接收端,也可以是家用电器的供电接收端,当然,也有可能是任何含有金属材料的物质,但对于仅是一般金属材料物质,如果对其供电,会使发射端产生发热,甚至烧毁等危险,因此在本发明中,增加对接收端的合法性判断,从而提升无线供电的安全性,可以通过对接收端发送的ID信息来对接收端的合法性进行识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尔集团技术研发中心;海尔集团公司,未经海尔集团技术研发中心;海尔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568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