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变换高度的车身支撑装置及其具有该支撑装置的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54876.7 | 申请日: | 2013-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28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黄勇;申力伟;高庆林;贺志杰;阎延鹏;许明;王超;卢曦;孟永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S9/10 | 分类号: | B60S9/1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科诚专利事务所 13113 | 代理人: | 张红卫;左燕生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换 高度 车身 支撑 装置 及其 具有 车辆 | ||
1.一种可变换高度的车身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可伸缩变换长度的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通过滑动机构相对于车身可滑动地设于车辆底部的外侧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换高度的车身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机构包括固设于车身底部外侧面上的安装座,在安装座上设有导轨,所述支撑机构滑动设于导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换高度的车身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通过小球滑动设于导轨上的横向支撑块,以及与横向支撑块一体设置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设有基于液体压力大小而可沿支撑柱上下移动、进而改变支撑柱相对地面距离的第一移动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变换高度的车身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块上设有基于液体压力大小而可沿第一移动块上下移动、进一步改变支撑柱相对地面距离的第二移动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变换高度的车身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块与第二移动块均为凹形结构,其中第一移动块过渡套装在支撑柱外,在第一移动块凹形结构的内侧壁上与支撑柱之间设有用于限定第一移动块滑动范围的第一限位机构;第二移动块过渡套装在第一移动块外,在第二移动块凹形结构的内侧壁上与第一移动块的外侧面之间设有用于限定第二移动块滑动范围的第二限位机构,并且所述第一移动块的凹形结构通过其底端设置的、用于液体流通的通孔与第二移动块的凹形结构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变换高度的车身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包括与支撑柱底端一体设置的、朝向第一移动块内侧面延伸的第一突起,以及与第一移动块顶端一体设置的、朝向支撑柱延伸的第二突起;
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包括与第一移动块底端一体设置的、朝向第二移动块内侧面延伸的第三突起,以及与第二移动块底端一体设置的、朝向第一移动块外侧面延伸的第四突起。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可变换高度的车身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支撑柱的两侧、与横向支撑块一体设有安装件,所述安装件通过回位机构与第二滑动块固连;所述安装座与车身之间还设有加强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变换高度的车身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
①用于控制影响第一滑动块与第二滑动块的液体压力的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通过连续泵取液体而保证第一移动块与第二移动块的最大位移的油泵,所述油泵基于车辆ECU的控制,并通过油道管路与第一移动块的凹形结构相连通;
②用于检测横向支撑块上表面的压力信号的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的信号输出端连接车辆ECU的信号输入端。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车身底部设有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可变换高度的车身支撑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的底部设有凹槽,所述可变高度的车身支撑装置设于凹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5487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共晶石墨灰铸铁连铸型材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里程计数装置及其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