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两器自动穿管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52098.8 | 申请日: | 2013-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1784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15 |
发明(设计)人: | 朱振刚;林育仲;林樟尧;张庭耀;黄秋松;陈建伟;詹镈源;干博宇;剡建锋;卢文;王鹏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启世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9/027 | 分类号: | B23P19/02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9085 广东省珠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穿管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精密装配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空调行业热交换器生产的两器自动穿管机。
背景技术
很多行业(例如空调行业)热交换器生产都包括穿管工序,以空调的热交换器为例,热交换器的每列翅片中,一般有数百片极薄铝质翅片和数十根薄壁铜管,穿管过程中铜管极易变形。目前,空调冷凝器、散热器等热交换器的翅片堆垛及穿管工序大都依靠人工完成,国内还未见自动穿管机的成功案例。
现有的穿管机整体结构一般包括待穿管工作区、压紧装置、推料装置。目前穿管过程中,首先将待穿管件固定放置在待穿管工作区,由压紧装置下压固定压紧,然后由操作人员手工将钢管放入推料装置上,再由推料装置强力将钢管推入待穿管件中,完成穿管工作。其中采用人员手工放置钢管不仅生产效率低,而且浪费人力。而且人工穿管虽然可以减少铜管变形,但是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生产成本高,并且生产效率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工人离职率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自动穿管,适于批量化生产的自动穿管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两器自动穿管机,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PLC控制器、穿管机构、模组机构、导引机构及入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穿管机构设置在模组机构的上方,入料机构设置在模组机构的一侧,导引机构位于模组机构侧下方,穿管机构、模组机构、导引机构及入料机构均与PLC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的穿管机构安装在机架的顶端,穿管机构包括升降气缸、下压气缸、U管整直气缸、夹爪、夹爪气缸及连杆,升降气缸通过两个线性滑轨滑块固定在机架顶端的两个横梁之间,升降气缸通过安装在机架顶端的一个伺服电机驱动可以在滑轨滑块内移动,升降气缸下端设有下压气缸、U管整直气缸及夹爪气缸,U管整直气缸下端连接有整板,整板在U管整直气缸下压的作用下将U形管整直,U管整直气缸前端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下压气缸,两个下压气缸通过压板连接,压板上设置有若干用于夹紧U型管的夹爪,夹爪由夹爪气缸驱动,夹爪气缸位于夹爪后端。
所述的模组机构包括治具模组及分割器,治具模组包括安装架及两对机械臂,两对机械臂对称安装在安装架上,机械臂由翅片压门、压门气缸组成,压门气缸顶端与翅片压门连接,分割器位于在安装架下方,分割器下端连接有用于驱动的感应马达,感应马达驱动治具模组旋转,使得两对机械臂可以轮流进行作业。
所述的导引机构包括基座、无杆缸及引导架,无杆缸安装在基座上,引导架通过滑片安装在基座上并与无杆缸连接,由无杆缸驱动引导架上下升降。引导架上设置有若干垂直设立的引导棒,引导棒外侧附着有翅片。
所述的入料机构包括U管放置座、拉动气缸、U管顶升气缸、撑管气缸及撑管治具,U管放置座包括若干呈阵列式分布的条形杆,相邻两个条形杆通过串联导棒连接将多个条形杆连接为一排,拉动气缸位于U管放置座下方并与最后一列的条形杆相连接,条形杆前端设置有两块撑管治具,每一个撑管治具与一个撑管气缸连接,两个撑管气缸分别反作用力于撑管治具,两个撑管气缸均安装在升降架上,升降架底部安装有U管顶升气缸,U管顶升气缸将条形杆顶起来后,再利用错位的撑管气缸推动撑管治具撑开U管,保证U管形状为外八状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实现了机械自动穿管、整直,并且一次的动作将所有的铜管穿入,大大节省许多时间,在穿管的同时会有机构导引铜管的穿过路径,避免因为人工穿入歪斜造成的翅片损坏;
2、更换治具简单,真正实现一机可生产多种机种的目的,附加设计的入料机构,实现了储料与自动入料的自动化操作,节省了人力资源;
3、利用连动的方式带动其他储料架,同时利用导棒与间隔环固定间距,实现两个间隙的准确转换,快速的变更间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穿管机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穿管机构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穿管机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夹爪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模组机构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所述模组机构主视图。
图8为本发明所述导引机构主视图。
图9为本发明所述导引机构侧视图。
图10为本发明所述入料机构主视图。
图11为本发明所述入料机构侧视图。
图12为本发明所述串联导棒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所述撑管治具使用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启世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启世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520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高真空试验腔中光路精密调节及转换装置
- 下一篇:光纤连接器的尾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