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补肾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151013.4 申请日: 2013-04-27
公开(公告)号: CN104116892B 公开(公告)日: 2018-04-13
发明(设计)人: 朱丽;袁莉;谷陟欣;黄胜;颜冬兰;卢捷;刘淑妦;郗瑞云 申请(专利权)人: 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K36/8962 分类号: A61K36/8962;A61P1/14;A61K33/26;A61K35/32;A61K35/48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410205 湖南*** 国省代码: 湖南;4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补肾 中药 制剂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中药制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补肾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补肾填精口服液和补肾填精丸是处方由人参、鹿茸(酥)、牛鞭(酥)、狗鞭(酥)、黄芪、当归、肉苁蓉、阳起石(煅)、枸杞子、杜仲、附子(制)、菟丝子、熟地黄、淫羊藿、韭菜子组成的补肾中药制剂,收载在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内科肾系分册,其功效在于补气补血,温肾壮阳。用于气血亏损,肾气不足,腰膝无力,阳萎精冷。

原有工艺中黄芪、熟地黄等药材提取液的精制采用醇沉后过滤分离的工艺,鞣质等大分子物质不仅未被除去而多糖等类有效成分却被除去,且生产周期长,乙醇耗用量大,成本高,存在安全生产的隐患,处方中含有人参、鹿茸等贵细药材,尤其是君药人参、鹿茸价格一直持续快速上涨,直接影响其生产成本。

另外补肾填精口服液的原有制备方法还存在如下问题:药液粘度大,固液难分离,且由此药液所制备的液体制剂久置后有沉淀,澄明度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先进的中药制剂技术,提供质量稳定、服用方便的补肾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补肾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原料药制成:

人参40份 鹿茸(酥)40份 牛鞭(酥)20份

狗鞭(酥)20份 黄芪120份当归40份

肉苁蓉13.3份 阳起石(煅)40份 枸杞子240份

杜仲80份 附子(制)60份 菟丝子80份

熟地黄80份 淫羊藿160份韭菜子40份

所述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1)将人参和鹿茸,以及狗鞭、牛鞭、当归三种药材中的至少一种药材超微粉碎成极细粉,备用,

2)黄芪等其余十味药材与步骤1)中剩余的药材加4~10倍量水煎煮2~3次,每次1~3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4~1.06(60℃)的清膏,放冷至55~70℃,

3)步骤2)所得清膏加入1%的壳聚糖醋酸溶液,壳聚糖醋酸溶液加入量为清膏重量的4.5%~5.5%,搅匀,冷却至室温,静置20~30小时,分离得滤液,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60℃)的浸膏,

4)将步骤1)所得细粉和步骤3)所得浸膏,添加药学可接受的辅料制成所述中药制剂。

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可优选为:

1)将人参、鹿茸、以及狗鞭、牛鞭、当归三种药材中的至少一种药材超微粉碎成极细粉,备用,

2)黄芪等其余十味药材与步骤1)中剩余的药材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第一次加8~10倍量水,第二次加4~6倍量水,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4~1.06(60℃)的清膏,放冷至55~70℃,

3)步骤2)所得清膏加入1%的壳聚糖醋酸溶液,壳聚糖醋酸溶液加入量为清膏重量的4.5%~5.5%,搅匀,冷却至室温,静置20~30小时,分离得滤液,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60℃)的浸膏,

4)将步骤1)所得细粉和步骤3)所得浸膏,添加药学可接受的辅料制成所述中药制剂。

本发明所述的方法,步骤1)中材粉碎后的极细粉的粒径小于10µm,优选为小于5µm,进一步优选为小于0.1µm。

本发明所述的方法,步骤3)中所述的分离采用过滤分离或离心分离,其中所述过滤分离采用板框过滤、纱布过滤或绒布过滤中的至少一种,离心分离时可采用管式离心机、蝶式离心机或卧式自动离心机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离心分离时采用的离心速度范围为10000rpm-20000rpm。

本发明所述的方法,步骤4)中所述补肾中药制剂为口服制剂,更佳地为口服固体制剂,所述口服固体制剂为颗粒剂、片剂、胶囊剂、浓缩丸。

为更好的说明本发明的优点,发明人对絮凝工艺研究进行如下详述:

1、每批提取药材投料量

牛鞭(酥)40份 狗鞭(酥)40份 黄芪240份

当归80份 肉苁蓉26.6份 阳起石(煅)80份

枸杞子480份杜仲160份附子(制)120份

菟丝子160份熟地黄160份淫羊藿320份

韭菜子80份

2、正交试验-絮凝工艺优选

选取絮凝前清膏相对密度(50~60℃)、絮凝剂壳聚糖用量及絮凝温度为考察因素,采用L9(3)4正交表安排实验,以干膏率和淫羊藿苷保留率(絮凝前后对比)为考察指标,采用方差分析,确定最佳絮凝工艺,因素水平表见表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510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