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氧化功能的保健食品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45329.2 | 申请日: | 2013-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300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陈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永生活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1/29 | 分类号: | A23L1/29;A61K36/82;A61P39/06;A61K35/56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7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 功能 保健食品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保健食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氧化功能的保健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有多种清除氧自由基的酶和抗氧化剂,能清除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氧自由基,主要有SOD、过氧化氢酶、、及谷胱甘肽等。尽管如此,体内仍然存在一些氧自由基引起的损伤,会对细胞造成损伤,如生物膜脂质过氧化及DNA损伤、生物分子交联、脂褐素堆积等,从而引起细胞整合性下降,最终导致机体衰老和死亡。
近年随着生命科学的进展,以自由基损坏为主要学说的人类衰老的原因,有日益深入的了解,随之而来的便是延缓衰老、延长寿命一定程度上已经取得成效。人类寿命的延长也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根本的利益与影响。在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全民近13%的老龄化社会的标志。中老年人口在不断增加,延缓衰老的社会需求日益强烈,加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提供的可能,这些构成了有抗氧化、抗衰老功能保健食品蓬勃发展,经久不衰的客观基础和良好发展的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氧化功能的保健食品及其制备方法。该工艺制得的产品不仅食用安全,具有显著的保健功效,而且工业化生产成本低,有很好的市场开发应用前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抗氧化功能的保健食品,原料的组成及质量分数:大豆异黄酮粉9%-11%、西洋参29%-31%、珍珠粉7%-9%、绿茶提取粉22%-24%、葛根14%-16%、淀粉13%-15%。
制备如上所述的抗氧化功能的保健食品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葛根原料浸提制粉
按原料配比,经质量标准检验选用的葛根原料,进行粉碎漂洗处理,将处理后原料浸泡在10倍重量的净化水中,用多功能提取罐加热至100℃,浸提3小时,100目过滤得一次浸提液;往滤渣中再加入8倍重量的净化水,在同样的浸提温度下,浸提2小时得二次浸提液;将两次浸提液合并进行减压浓缩,温度65-75℃,压力-0.06~-0.08MPa, 滤液减压浓缩成稠浸膏,至相对密度1.25-1.30,时间3-4小时;稠浸膏再经真空干燥成干浸膏,温度65-75℃,压力0.06~0.08MPa,时间3-4小时;干浸膏经粉碎,过80目筛成浸膏粉备用;
(2)大豆异黄酮粉的制备
大豆异黄酮粉过80目筛备用;
(3)西洋参粉的制备
西洋参经精选,水洗净后,于60-80℃烘干,时间3-4h;经粉碎,过80目筛,称量包装备用;
(4)珍珠粉的制备
珍珠粉过80目筛备用;
(5)绿茶提取粉的制备
绿茶提取粉过80目筛备用;
(6)调配
于10万级空气净化车间按配方配比,称量步骤(1)制备的葛根原料提取粉,与步骤(2)制备的大豆异黄酮粉、步骤(3)制备的西洋参粉、步骤(4)制备的珍珠粉、步骤(5)制备的绿茶提取粉及淀粉搅拌混和均匀;
(7)计量填充胶囊、包装
于10万级空气净化车间,将步骤(6)混合料粉以自动装胶囊机装胶囊,抛光,瓶装,封口、包装;
(8)成品检验、入库
根据GMP要求对成品进行各项检验测定,符合规定的入库。
本发明的显著优点在于:
(1)本发明的生产原料是由大豆异黄酮、西洋参、珍珠粉、绿茶提取物、葛根、淀粉组成 的,这些均为祖国医学用于预防疾病、养生保健的珍品。
(2)本发明配方合理科学,富含人参皂甙、大豆异黄酮、多酚类、葛根素、多糖类等生物活性物质。经动物实验结果显示,ICR种小白鼠连续服用本配方制备的产品30天后,过氧化脂质含量指标为阳性;人体试食试验SOD酶实验结果阳性,说明本品具有抗氧化功能的作用。
(3)本发明的生产工艺技术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该生产工艺便于操作,可实现工业化连续生产,故生产成本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抗氧化功能的保健食品,原料的组成及质量分数:大豆异黄酮粉9%、西洋参31%、珍珠粉7%、绿茶提取粉24%、葛根14%、淀粉15%。
制备如上所述的抗氧化功能的保健食品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葛根原料浸提制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永生活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永生活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453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