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米曲霉两步法固态发酵油料作物辅助冷榨制油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40792.8 | 申请日: | 2013-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32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江连洲;徐速;蔺健学;齐宝坤;李杨;王中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1B1/04 | 分类号: | C11B1/04;C11B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3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曲霉 步法 固态 发酵 油料作物 辅助 冷榨制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提取植物油脂的方法,特别是一种利用微生物米曲霉固态发酵酶解后冷榨提取大豆等油料作物油脂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行常规的工业化制油方法沿用了传统的热榨工艺和有机溶剂萃取,这两种提油工艺虽然提取油的效率很高,但是都有着各自的弊病。热榨采用了蒸炒的工艺手段,导致优质蛋白的最大限度变性,浪费了大量蛋白资源,间接提高了生产成本,有机溶剂萃取提油尽管出油率很高,但是提油使用的化学溶剂会有少量残留于成品油和饼粕之中,长久食用,有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不能满足市场对绿色安全食品的需求,并且提油后的饼粕都只能用作饲料和肥料,限制了本就稀缺的植物资源的综合利用。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新提油技术的研发逐渐成为了科学界关注的问题,随着技术手段的进步,提油工艺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最新的研究热点集中于酶法提油,其中,水酶法最受到油脂业的关注,它是一种利用酶,酶解植物组织结构的提油方法,兼顾了植物原料压榨后的饼粕的蛋白质量,是同时获得油与蛋白的最佳工艺,但是由于油水分离困难,导致一直处于瓶颈,难以取得进一步的发展与应用。
冷榨法提油是油料作物在入榨前,不经过蒸炒等高温处理,入榨的温度低于80度的榨油方法,冷榨后的油不经过任何精炼处理,使得油料中的营养物质得以最大化的保存,尤其是维生素E,磷脂等营养成分。并保证了榨油后饼粕的综合利用,但是其存在的缺点在于榨油后,饼粕的残油量较高,尤其对于低含油作物更是如此,其原因在于只选用机械挤压的方法不能破坏植物组织结构,尤其是纤维素骨架与脂蛋白复合体,导致低含油作物在一般压榨的条件下,出油少或者不出油的现象。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固态发酵以其独特的优点(如无“三废”排放)获得了人们的关注,固态发酵是指利用自然底物做碳源和能源,或是惰性底物做固体支持物,体系接近无水的发酵过程,在这个发酵系统中一般不存在可自由流动的水,这样的低水分含量意味着只有某些特定的微生物可以被应用于这种发酵方式,通常采用的是对水分含量要求较低的酵母和真菌。除此之外,某些细菌也可以用作固态发酵过程。与液态发酵相比,固态发酵具有产物浓度高,品质好,生产设备简单,成本较低等优势。生产规模化、产品纯化、最终生物量的评估是固态发酵面临的主要挑战,当前并没有能直接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只能通过某些间接的方法来进行评估,例如,氨基葡萄糖评估法、麦角固醇评估法、凯氏定氮蛋白评估、DNA评估、干物质转化率和二氧化碳的变化,近期,数字影像处理技术的发展为一种对固态发酵过程中生物物质进行分析处理的新型工具,其图片是由立体显微镜和数码相机获得,并应用K400软件进行处理。而对于小规模的小试或者中试,由于物料较少,厚度、湿度、温度等条件易于控制,固态发酵的优势即较为明显的表现出来。目前固态发酵与冷榨结合提油技术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对于不同菌株对此种工艺的影响研究也有待进一步探索完善,找到适当的菌株是影响提油效果与副产物品质的关键所在。
发明内容
(1)本发明针对油料作物冷榨提油工艺,尤其是针对低含油作物提油率低或者提不出油的现象,提供一种固态发酵冷榨提油方法,达到提高冷榨工艺提油率的目的。
(2)本发明中固态发酵冷榨提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油料作物原料脱皮,清理,粉碎,浸泡后加热放入高压灭菌锅内进行灭菌处理
b.调整灭菌后固体基质水分,利用无菌水调节其物料含水量,接入对数期菌液或孢子悬浮液,放置于培养箱内进行恒温恒湿两阶段分段培养。第一阶段菌体产酶,将接种后物料置于恒温恒湿条件下发酵产酶,第二阶段调节培养温度,进行发酵油脂解离工艺。
c.将步骤b中发酵所得产物进行真空干燥后,放入冷榨机内进行冷榨。
(3)本发明的步骤a中的高压灭菌条件为110℃—130℃,灭菌时间10min—30min,或利用微波灭菌,功率700w,灭菌时间5min—10min,或常压灭菌至上述等效杀菌强度。
(4)本发明所述步骤b中的菌种为米曲霉。
(5)本发明所述步骤b中,利用无菌水调节物料水分含量至其干重的20%—40%,接入对数期种子液或孢子悬浮液的量为物料干重的5%—15%,第一阶段菌体生长产酶25℃—40℃下培养24h—72h,纤维素酶活力达到6000U/mg以上,蛋白酶活力达到1400U/mg以上;第二阶段油脂解离酶解温度为30℃—50℃,酶解时间是继续第一阶段后,继续发酵8h—48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农业大学,未经东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407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收紧宠物尿垫
- 下一篇:一种大规格苗木移栽施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