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H5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或其结合活性片段及其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31000.0 | 申请日: | 2008-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543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陈毅歆;罗文新;张军;夏宁邵;陈鸿霖;管轶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16/10 | 分类号: | C07K16/10;C12N5/20;C12N15/13;C12N15/63;C12N1/21;C12N1/19;C12N1/15;C12N5/10;G01N33/577;G01N33/569;A61K39/42;A61K39/145;A61P31/1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罗菊华 |
地址: | 361005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h5 禽流感 病毒 血凝素 蛋白 单克隆抗体 结合 活性 片段 及其 用途 | ||
1.一种能特异性结合H5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其中,所述的单克隆抗体包括:
CDR1、CDR2和CDR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为SEQ ID Nos:13-15的可变重链;和
CDR1、CDR2和CDR3的氨基酸序列分别为SEQ ID Nos:16-18的可变轻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克隆抗体,其中,所述的可变重链包括选自于如下一组的氨基酸序列:SEQ ID NO:2和SEQ ID NO:4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克隆抗体,其中,所述的可变轻链包括:SEQ ID NO:4。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克隆抗体,其中,所述的可变轻链包括SEQ ID NO:4。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克隆抗体,其中,所述的单克隆抗体为Fab、Fab′、F(ab)2或Fv。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克隆抗体,其中,所述的单克隆抗体为Fab、Fab′、F(ab)2或Fv。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克隆抗体,其中,所述的单克隆抗体结合H5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的KD值小于1x10-5M。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单克隆抗体,其中,所述的单克隆抗体结合H5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的KD值小于1x10-6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克隆抗体,其中,所述的单克隆抗体包括非-CDR区,该非-CDR区是来自不是鼠类的物种。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单克隆抗体,其中,所述的非-CDR区是来自人类的抗体。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单克隆抗体,其中,所述的人类非-CDR区具有一个或多个来自鼠抗体的取代氨基酸。
12.一种能特异性结合H5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其中,所述的单克隆抗体是杂交瘤细胞株8G9所产生的单克隆抗体,其中,杂交瘤细胞株8G9的保藏号是CCTCC-C200639。
13.一种杂交瘤细胞株,该杂交瘤细胞株是,保藏号为CCTCC-C200639的杂交瘤细胞株8G9。
14.一种分离的核酸分子,其包含能够编码抗体重链可变区的核酸序列,而所述的抗体重链可变区则包含氨基酸序列分别为SEQ ID Nos:13-15的CDR1、CDR2和CDR3。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分离的核酸分子,其中,所述的重链可变区包含选自于如下一组的氨基酸序列:SEQID NO:2和SEQ ID NO:42。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分离的核酸分子,其中,所述的核酸分子包括选自于如下一组的核酸序列:SEQ ID NO:1和SEQ ID NO:41。
17.一种包含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核酸分子的表达载体。
18.一种包含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表达载体的宿主细胞。
19.一种分离的核酸分子,其包含能够编码抗体轻链可变区的核酸序列,而所述的抗体轻链可变区则包含氨基酸序列分别为SEQ ID Nos:16-18的CDR1、CDR2和CDR3。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分离的核酸分子,其中,所述的轻链可变区包含SEQ ID NO:4。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分离的核酸分子,其中,所述的核酸分子包括SEQ ID NO:3。
22.一种包含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核酸分子的表达载体。
23.一种包含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表达载体的宿主细胞。
24.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单克隆抗体在制备组合物中的用途,所述组合物通过如下步骤用于检测样品中的H5亚型禽流感病毒:
a)将所述的样品与所述的单克隆抗体进行接触;
b)检测所述的单克隆抗体与所述病毒的反应。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的单克隆抗体附着在固相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大学;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3100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长江上游航道卵石沙波的识别方法
- 下一篇:酒糟/PBS复合材料及其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