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扩径模片的热处理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129664.3 | 申请日: | 2013-04-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36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 发明(设计)人: | 王阳春;王振生;赵威为;张孟恩;杨双双;郭源君;宋力;彭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衡阳市蒸湘星宇热处理厂 |
| 主分类号: | C21D9/00 | 分类号: | C21D9/00;C21D1/18 |
| 代理公司: | 湘潭市汇智专利事务所 43108 | 代理人: | 颜昌伟 |
| 地址: | 421001***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扩径模片 热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扩径机上用的扩径模片的热处理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发生变形的扩径模片的热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机械扩径机用的扩径模具-模片作为成型钢管的一种极为关键的模具,目前我国主要是从德国SMS MEER公司和荷兰FONTIJINE GROTNES公司购买,要求能稳定扩管2~3万支。
扩径过程中,为使钢管发生扩径变形,扩径机模片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和摩擦力,为了保证模片的使用性能,目前采用高耐磨微变形的冷作模具钢C12Mo1V1和C12MoV制备。由于模片的长度/厚度达到25,热处理变形很严重,给后续的机械加工带来了很大的难题,同时,变形导致模片不同部位的机械加工余量不同,残留的脱碳层易导致模片出现裂纹和断裂,严重影响钢管的生产效率,严重时会造成卡管,带来极大的损失。如何补救已淬火变形的C12Mo1V1和C12MoV模片,以及解决机加工引起变形的未淬火的C12Mo1V1和C12MoV模片的热处理问题?成为制备C12Mo1V1和C12MoV模片的关键问题。目前,还没有关于类似的模片的热处理工艺的报道。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补救变形的已淬火或未淬火模片的热处理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已淬火的变形扩径模片的热处理步骤是:1)加热悬挂自重力校形:将已淬火的变形扩径模片以悬吊的方式常温入炉,将炉温升至580~620℃,保温2~2.5h;再将炉温升至850℃,保温2.5~3h;然后将炉温升至1010~1030℃,保温70~90min;停止加热,风扇均温,进行随炉冷却;当炉温冷至160~180℃时出炉; 2)淬火:将经过上述处理的模片采用悬吊的方式入炉,将炉温升至550~650℃,保温1~1.5h;再将炉温升至850℃,保温1~1.5h;继续将炉温升至1010~1040℃,保温60~80min;再在油温为60~75℃的环境下进行油淬;3)二次回火以及平板校形:将经过上述处理的模片在250~540℃的环境下进行5~6h的平板校形回火;将温度升至250~570℃,继续进行5~6h的平板校形回火。
上述整个过程都在氮气、酒精、煤油形成的气氛保护下进行,当炉温高于750℃,酒精的加入速度为45~50滴/min,煤油的加入速度为50~60滴/min,当炉温为600~750℃时,酒精的加入速度为40~45滴/min,煤油的加入速度为20~25滴/min,当炉温低于600℃时,不再加入酒精和煤油。
未淬火的变形扩径模片的热处理步骤是:1)加热悬挂自重力校形:将未淬火的变形扩径模片以悬吊的方式常温入炉,将炉温升至550~600℃,保温2~2.5h;再将炉温升至840~860℃,保温2.5~3h;停止加热,风扇均温,进行冷却;当炉温冷至180℃时出炉; 2)淬火:将经过上述处理的模片采用悬吊的方式入炉,将炉温升至550~650℃,保温1~1.5h;再将炉温升至850℃,保温1~1.5h;继续将炉温升至1020~1040℃,保温70~80min;再在油温为60~75℃的环境下进行油淬;3)二次回火以及平板校形:将经过上述处理的模片在250~540℃的环境下进行5~6h的平板校形回火;将温度升至250~570℃,继续进行5~6h的平板校形回火。上述整个过程都在氮气、酒精、煤油形成的气氛保护下进行,当炉温高于750℃,酒精的加入速度为45~50滴/min,煤油的加入速度为50~60滴/min,当炉温为600~750℃时,酒精的加入速度为40~45滴/min,煤油的加入速度为20~25滴/min,当炉温低于600℃时,不再加入酒精和煤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衡阳市蒸湘星宇热处理厂,未经衡阳市蒸湘星宇热处理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296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