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羊肚菌的栽培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129134.9 申请日: 2013-04-15
公开(公告)号: CN103202177A 公开(公告)日: 2013-07-17
发明(设计)人: 陈文;吴光顺 申请(专利权)人: 四川川野食品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01G1/04 分类号: A01G1/04
代理公司: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代理人: 吴彦峰
地址: 610500 四川省***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种羊 栽培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羊肚菌栽培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羊肚菌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羊肚菌在我国主要分布云南、四川、甘肃、新疆、陕西、河北、辽宁等地。目前国内外市场上交易的羊肚菌主要通过野生采集获得, 受气候、环境影响, 资源少且产量极不稳定。羊肚菌人工栽培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由于人类对其生物学特性缺乏深入了解,加之生活史过程和营养特性复杂,使羊肚菌的人工栽培一直没有很好解决。首要需要解决的是羊肚菌的驯化问题。而且大面积人工栽培羊肚菌重复性较差,产量不稳定,一直未实现生产推广。

目前羊肚菌人工栽培方法有1982 年 OWER 等发明的 羊肚菌 (M.esculenta) 人工栽培方法 ,是在羊肚菌营养生长阶段供给养分促其形成菌核,并以菌核作为接种体,通过浸水诱发菌核长出的新菌丝形成原基,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促使原基长大形成子实体。我国从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不时有栽培成功的报道,如用80 % ~ 90 % 泥土、混入 10 % ~ 18 % 植物有机质, 再播入10 %的菌种, 经过一定时期的控温控湿培养即可获得羊肚菌或其种植方法只需采用类似普通食用菌栽培料即可获得羊肚菌子实体;或采用堆肥发酵技术栽培羊肚菌、将杂木屑、农作物秸秆等原料采用层播方法, 覆土后即能成功获得羊肚菌子实体;还可用小麦粒25 %,杂木屑30 % , 谷壳14 % , 碎玉米芯30 % , 每 100 kg料再加磷酸二氢钾40 g , 氯化镁10 g , 蔗糖 1 kg ,过磷酸钙 1 k g , 再加含腐殖质丰富的土壤浸出液拌匀、装袋, 常规灭菌、接种、管理后即可栽培出羊肚菌。

但以上方法目前仍依赖于栽培环境场地 ( 包括土壤特性、温度、湿度 ) 、栽培料 ( 圆叶杨等 ) , 再覆盖上原发生过羊肚菌的地表土 ( 尤其是杨属根土 ) 、草木灰才能栽培成功,产量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较大,操作条件难以控制,温度或高或低不稳定。

目前也有采用羊肚菌与小麦间作的方法,为小麦播种后,将行间土地耙细,然后按木屑75%、麸皮20%、磷肥3%、石膏2%的比例配料,拌匀后均匀撒在条垄上(每亩可撒配料200~250Kg),再将配料与土壤充分翻拌均匀,水分欠缺的土壤要一次性均匀灌足水,一般土壤要保持70%~90%的湿度。等灌入的水渗完后,直接将菌种接入土壤中,覆盖2~3厘米厚细土并喷适量水,以利菌种保湿。这种羊肚菌与小麦间作模式对培育羊肚菌有一定的作用,但羊肚菌产量依然不稳定和不高,羊肚菌每亩产量为75~80kg。而且间作在实际生产中排水性不好,操作不方便。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成本低、产量高且稳定、操作简单,推广容易的羊肚菌的栽培方法。

解决技术问题的一种羊肚菌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有以下步骤组成:

步骤一: 田间准备:

间隔隆厢和挖沟,厢面宽90-110㎝,沟宽30-40㎝、沟深20-30cm。沟可以排水、让人行走和方便田间操作。

步骤二:羊肚菌和小麦播种:

  撒播75-150Kg/亩羊肚菌菌种在厢面,再覆盖一层土,4-6cm;浇水后施用10-20Kg/亩复合肥;施复合肥1-10天后再在厢面上撒播2—5Kg/亩小麦,覆盖遮阳网,2-3天/次浇水,以便保湿发菌并促进小麦种萌发。

    羊肚菌种用量少影响产量,用量多会因密集影响生长和浪费菌种。菌丝体充分生长形成子实体后出土率与覆盖土的厚度有关,太薄,菌丝体在土层下的生长不够,太厚,突破土层比较困难,也影响产量。复合肥为N、P、K复合肥(15-25%),提供菌种的生长所需要营养;施肥时间在羊肚菌种和播小麦种之间,均衡提供羊肚菌种和小麦种生长的营养,使它们生长一致,便于形成出土后小麦能提供羊肚菌的天然屏障。

   小麦播种选择在羊肚菌种播之后,因为提前播小麦,小麦生长快而密集,无法通风透光,从而影响后播种的羊肚菌生长;而小麦播种时间过迟,会导致小麦生长的高度无法为羊肚菌遮荫挡雨。

    11月是羊肚菌的正常播期,同期也是小麦的正常播期。在此期间内,羊肚菌播期越早,菌丝萌发越好,产量越高,播期与后期产量成一定正相关。也是本发明中羊肚菌菌种播期先于小麦的正常播期的原因之一。

步骤三:施入羊肚菌生长促进剂: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川野食品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川野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291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