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活套区冷轧带钢跑偏检测的自供电无线传感器节点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28448.7 | 申请日: | 2013-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309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阳建宏;刘锋;黄克桦;刘亚军;黎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B38/00 | 分类号: | B21B38/00;B21B37/00;H02J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皋吉甫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活套区 冷轧 带钢 检测 供电 无线 传感器 节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系统检测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活套区冷轧带钢跑偏检测的自供电无线传感器节点。
背景技术
在带钢的生产中,设备、来料、工艺以及操作上的问题都会引起带钢跑偏。带钢跑偏会给生产带来很大的危害,影响带钢的质量,使得钢卷边缘参差不齐。跑偏严重时会对设备造成损坏,严重影响生产正常进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由于冷轧带钢生产线上的纠偏系统能力有限,因此,在带钢偏移量较小时能够尽早检测到带钢跑偏现象,并及时将报警状态传送给纠偏控制系统,对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生产安全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活套区域,活套小车是检测冷轧带钢是否跑偏的最佳位置。但活套小车处于运动状态,因此,以线缆方式供电及传送信号的方式难以适用。一般的无线传感器节点监测节点都采用电池供电,但是受功耗的影响,电池供电存在电池更换困难、无法连续监测等局限性,影响检测系统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无线传感器节点布线难,系统功耗大、电池更换困难等问题,实现节点对带钢位置长期方便灵活的监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供电型无线传感器节点,持续为传感器供电,避免频繁地更换电池,实现了传感器的连续稳定作业。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活套区冷轧带钢跑偏检测的自供电无线传感器节点,其特征在于:
包括动能获取机构(2)、发电机(1)、电路(102)、铅酸蓄电池(103)、电源管理模块和传感器(104),所述动能获取结构(2)的输入端与活套小车的滚筒(100)摩擦传动,所述动能获取结构(2)的输出端与所述发电机(1)相连并驱动所述发电机(1)发电;所述电路(102)对所述发电机(1)发出的电进行处理,并向所述传感器(104)供电;所述传感器(104)用于对带钢是否跑偏进行检测并通过电路(102)将检测信号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发出,所述传感器(104)安装在带钢边缘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动能获取机构(2)包括摩擦轮(3)、传动轴(4)、第一传动轮(5)和第二传动轮(6),所述摩擦轮(3)与所述活套小车的滚筒(100)摩擦接触,所述摩擦轮(3)通过传动轴(4)带动所述第一传动轮(5)转动,所述第一传动轮(5)与所述第二传动轮(6)配合传动,所述第二传动轮(6)带动所述发电机(1)发电。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动轮(5)上设置有橡胶圈(7),所述第二传动轮(6)为摩擦轴,所述第一传动轮(5)和所述第二传动轮(6)摩擦传动。
进一步的,所述活套小车的滚筒(100)与所述摩擦轮(3)之间的传动比为iⅠ,所述第一传动轮(5)与所述第二传动轮(6)之间的传动比为iⅡ,所述滚筒(100)与所述第二传动轮(6)之间的传动比为i=iⅠ·iⅡ,i≥110。
进一步的,还包括一双稳态机构,所述机构包括底座(8)、滑动架(9)、直线滚动导轨(10)、丝杠(11)、螺母(22)、滑块(23)及转动手轮(16);所述旋转手轮(16)、丝杠(11)带着滑动架(9)在直线滚动导轨(10)上滑动,滑动架(9)另一端靠着第一弹簧(17)紧压产生压紧力,第一弹簧(17)的缓冲结构避免了由于刚性接触,滑动架(9)在底座(8)上的移动由直线滚动导轨(10)实现,滑动架(9)可在直线滚动导轨(10)上相对底座(8)直线移动,拧紧防松螺母(21)可以将丝杠位置固定,实现稳定的工作状态;
所述双稳态机构可实现所述发电机(1)在工作状态与非工作状态之间切换。
进一步的,还包括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由第一弹簧(17)、滑动架(9)、丝杠(11)等组成第一压紧装置,将所述摩擦轮(3)和所述活套小车的滚筒(100)弹性压紧;以及由发电机(1)、电机固定板(18)、电机挡板(19)、第二弹簧(20)组成第二压紧装置,将所述第二传动轮(6)与所述第一传动轮(5)弹性压紧;电机挡板(19)固定在滑动架(9)上,电机固定板(18)沿着滑动架(9)的斜槽轨道即弹簧的轴向移动,利用电机挡板(19)与第二弹簧(20)之间的预紧力将摩擦轴压紧在大带轮的橡胶圈(7)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2844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