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档车辆起步控制方法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21208.4 | 申请日: | 2013-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256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何麒瑜;金吉刚;杨安志;赵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61/02 | 分类号: | F16H61/02;F16H6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汇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1 | 代理人: | 郭海彬;范晓斌 |
地址: | 311228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档 车辆 起步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具体涉及自动档车辆启动控制方法与装置。
背景技术
在启动自动档车辆时,必须首先将变速器档杆置于D档或者R档位,松开手动制动,松开刹车后车辆就会立即起步,即使此时驾驶员不踩油门车辆也会行驶。图1所示为车辆起步时变速器档杆、油门、刹车信号、车速以及离合器状态的变化图,由图1中可以看出变速器档杆调整到D档或者R档后离合器开始预充油,在t1时刻松开刹车后离合器开始传递发动机扭矩,车辆起步,车速也由0kph(kilometer per hour,千米/小时)逐步上升到4kph;在车辆起步阶段油门可以一直是处于闭合状态。如果车辆是大排量、发动机怠速扭矩较高的车型时,若驾驶员无意中松开刹车,则车辆将会以较快的速度突然启动,容易对车上人员以及周围行人构成危险,因此这种自动档车辆起步的控制方法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档车辆起步控制方法与装置,通过将油门踏板位置信号作为控制离合器接合的条件,从而避免了刹车松开后立即启动带来的危险。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自动档车辆起步控制方法,包括:
档位检测步骤:检测车辆档位,在档位为D档或者R档时,控制离合器充油;
刹车信号检测步骤:检测刹车信号,在刹车信号为刹车已松开时,继续后续步骤;
油门信号检测步骤:检测油门踏板位置信号,当油门踏板位置信号大于预定值时,继续后续步骤;
启动步骤:控制离合器接合使车辆启动。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选择步骤,通过手动开关选择是否省略油门信号检测步骤。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自动档车辆起步控制装置,包括自动变速箱控制单元,所述自动变速箱控制单元接收并根据档位信号及刹车信号控制离合器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油门踏板位移传感器,检测油门踏板位置信号并将油门踏板位置信号传递给所述自动变速箱控制单元;
所述自动变速箱控制单元设置成:在档位信号为D档或R档时,控制离合器充油;在刹车信号为刹车已松开且所述油门踏板位置信号大于预定值时,控制离合器接合以使车辆启动。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手动开关,与所述自动变速箱控制单元相连接,用于控制所述自动变速箱控制单元是否以第二模式进行工作;
所述自动变速箱控制单元设置成,在第二模式下,在档位信号为D档或R档时,控制离合器充油;在刹车信号为刹车已松开时,控制离合器接合以使车辆启动。
由于本发明提供的自动档车辆起步控制方法和装置中加入了油门踏板信号判断步骤,即使松开刹车后车辆也不会立即启动,而是等驾驶员踩动油门踏板,当油门踏板信号大于设定值时才接合离合器启动车辆。这样就能够避免自动档车辆起步时因为驾驶员无意中松开刹车而发生意外交通事故的情况,提高了驾驶安全性。而在车辆启动之后,驾驶员松开油门踏板也不会中断离合器的接合,因此不会影响到驾驶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自动档车辆起步时车辆状态变化过程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自动档车辆起步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根据本发明提供的自动档车辆起步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4所示为根据本发明提供的自动档车辆起步控制方法获得的车辆状态变化过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接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图2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自动档车辆起步控制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自动档车辆起步,具体包括:
自动变速箱控制单元201,接收并根据档位信号及刹车信号控制离合器203的状态;
油门踏板位移传感器202,检测油门踏板位置信号并将油门踏板位置信号传递给所述自动变速箱控制单元201;
所述自动变速箱控制单元201被设置成在档位信号为D档或R档时控制离合器203充油,然后在刹车信号为刹车已松开且所述油门踏板位置信号大于预定值时,控制离合器203接合以使车辆启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212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