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尘装置及热金属检测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112760.7 | 申请日: | 2013-04-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070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 发明(设计)人: | 赵琳;翟诺;张国华;孙英云;李源;赵成文;李学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莱芜钢铁集团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J5/06 | 分类号: | G01J5/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魏晓波 |
| 地址: | 27110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尘 装置 金属 检测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尘装置及热金属检测器。
背景技术
热金属检测器(Hot Metal Detector)属于光电检测装置,是一种非常普通的检测元件,主要用于识别热金属运动的前沿及方向。
在热金属生产过程中,一般都需要大量冷却水,当冷却水遇到温度较高的热金属就会产生大量的水汽,同时热金属在空气中冷却的过程还会生产大量的氧化粉尘,这些细小的粉尘接触水蒸气后极易吸附在热金属检测器的镜头上,而且难以清除。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会造成热金属检测器的检测灵敏度下降,产生误信号影响生产,严重的会造成重大的设备损坏甚至人身事故,所以热金属检测器的镜头就需要经常擦拭。
但是为了保护镜头,热金属检测器的镜头通常都安装在不锈钢套内距开口很深的位置,无法直接擦拭,需要用一个细长的木棒或者其他工具把抹布塞进去才能擦拭,因此,擦拭镜头的过程需要停机,这无疑影响了生产。
因此,如何避免对镜头的擦拭,以提高生产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尘装置,避免对镜头的擦拭,以提高生产效率。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防尘装置的热金属检测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尘装置,用于对热金属检测器的镜头进行防尘保护,包括:
其一个端口密封套设在所述热金属检测器上的套筒;
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套筒上,且能够遮挡住所述套筒的另一个端口的透明保护件。
优选地,上述的防尘装置中,所述套筒与所述热金属检测器连接的一端开设有能够通过紧固螺钉调节其开口大小的连接槽。
优选地,上述的防尘装置中,所述套筒包括第一分套筒和与所述第一分套筒相连的第二分套筒,所述连接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分套筒远离所述第二分套筒的一端,且所述透明保护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分套筒和所述第二分套筒之间。
优选地,上述的防尘装置中,所述第一分套筒和所述第二分套筒均为圆筒型,且两者通过卡扣和一个合页实现周向贴合相连。
优选地,上述的防尘装置中,所述卡扣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分套筒上的卡环,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分套筒上且能够卡进所述卡环内的卡勾。
优选地,上述的防尘装置中,所述第一分套筒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分套筒的长度。
优选地,上述的防尘装置中,所述透明保护件为玻璃镜片。
优选地,上述的防尘装置中,所述玻璃镜片为防爆玻璃镜片。
优选地,上述的防尘装置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透明保护件外周的保护边框。
一种热金属检测器,包括防尘装置,其中所述防尘装置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防尘装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防尘装置,用于对热金属检测器的镜头进行防尘保护,包括:其一个端口密封套设在热金属检测器上的套筒;可拆卸的设置在套筒上,且能够遮挡住套筒的另一个端口的透明保护件。在使用时,将套筒的一个端口密封套设在热金属检测器上,并通过透明保护件遮挡住套筒的另一个端口,以防止外界水蒸气或氧化粉尘进入到套筒内部,对镜片造成污染,从而实现了对镜头的保护。当透明保护件污染后,可直接更换透明保护件,从而避免了擦拭镜头的过程,不需要停机操作,因此,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套筒的左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透明保护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核心是提供一种防尘装置,避免对镜头的擦拭,以提高生产效率。本发明的另一个核心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防尘装置的热金属检测器。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尘装置,用于对热金属检测器的镜头进行防尘保护,其包括套筒1和透明保护件2。
其中,套筒1的一端可密封的套设在热金属检测器上,为热金属检测器提供了工作空间。在实际操作中,可通过密封件实现套筒1与热金属检测器之间的密封,也可通过两者的配合连接实现密封,以防止外界水蒸气或氧化粉尘进入到套筒1内部,从而污染镜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芜钢铁集团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莱芜钢铁集团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127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