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力双轮杠杆增能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112248.2 | 申请日: | 2013-04-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115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 发明(设计)人: | 陈润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润 |
| 主分类号: | F16H37/12 | 分类号: | F16H37/1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37234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双轮 杠杆 装置 | ||
技术领域:属动力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这是将扛杆原理机械运用在动力上,也就是说动力是扛杆的力点,并且是多重扛杆连续运用,将原动力增长到惊人的数字。
发明内容:扛杆原理机械技术古代人便开始运用,现代人也广泛运用于制造业,动力双轮扛杆增能装置把这一杠杆原理运用在动力上,动力-包括内燃机动力,电能动力、水动力(水电站)、风动力,动力等,凡是以轴转运动形式的动力都能应用。动力是扛杆的力点,并且在两个轮子上完成多重扛杆连线增能,将原动力增加到千倍以上。
技术方案:第一个轮子是传力杠杆轮,由八根轮辐构成,它虽在动力轴上,但与动力轴是分离的,轮子左边轴伸进动力轴内约5公分左右,(动力轴这5公分是管形)。右边轴伸进受力扛杆轮轴以内约2-3公分(这段轴也是管形)。轮外4方有4套扛杆架,每套扛杆架的支点杆足定位在超过轴心轮辐近轴外(轮的相对另一面也有一根支点杆),两根支点杆在外轮处合二为一从轮孔口中伸出轮外,支点杆头内有小转轴,曲形扛杆头后部焊连在支点杆头小转轴上成为支点,曲形杠杆头呈弯勾形,弯勾头后面是轮臂,一根系绳一头连接轮臂的顶端,一头连接弯勾头顶端成为阻力点;动力管轴末端四方有四根弯短桩,一根拉绳一头接弯短桩,另一头从外轮孔穿出与曲形扛杆尾端连接成为力点。与传力扛杆轮近距离相对的是受力扛杆轮,由4根轮辐构成,4根扛杆的头部分别从4根轮辐近轴处的轮辐孔口中穿过,4根弧形推杆,一头与外轮内沿连接(能活动性连接),一头穿过轮辐中部孔口与扛杆头连接(活动性的连接)成为支点;受力扛杆轮外同有4套杠杆架,支点杆足定位在轮辐近轴处(轮的相对面同有一根支点杆),头从外轮孔口合二为一伸出轮处,支点杆头内同样有小转轮,曲形扛杆头后部焊连在小转轴上成为支点,曲开扛杆头弯勾形,弯勾头后是轮臂,一根系绳一头连接轮臂的顶端,一头连接弯勾的顶端成为阻力点,4根扛杆尾从外轮的条形活动口伸出轮外,传力扛杆轮四方有4根传力桩,传力桩与对面4根杠杆后部的孔口对接成为力点;一付两点拉绳,一头连接扛杆头后面成为阻力点,一头直力向上连接曲形扛杆尾端成为力点。另外,曲形杠杆的弯勾头承力有限,特在弯勾口横焊一根连力杆助拉力。受力杠杆轮后是有轴承的支架,支架后是皮带轮,进入应用机械。
动力双轮杠杆增能装置有连续运用增能功效。
动力双轮杠杆增能装置的运转联运是这样的:动力启动,动力轴末端弯短桩上的拉绳拉动曲形杠杆尾端(力点),曲形杠杆在支点杆的作用下弯勾头拉动轮臂向前转动,轮臂带动传力杠杆轮转动,与此同时,受力杠杆轮的杠杆在传力桩的带动下,杠杆跟着转动,杠杆在弧形推杆支点作用下,阻力点的双点拉绳在下压力作用下直力拉动曲形杠杆尾端(力点)。曲形杠杆在支点杆作用下,弯勾头以强大的力拉动轮臂转动,轮臂转动带动轴转动,轴转带动皮带轮转,进入应用机械。
增能效果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呢?
打个比方,以5匹马力的内燃机为动力,动力轴末端短桩上的拉绳以直力作用于曲形杠杆尾端(力点),动力臂大过阻力臂4倍(倍数可调高调低)5匹×4=20匹,支点杆应占去一部份力,但支点杆立足点超过轴心,承受的力成了促转力,不应占去马力。轮臂高出传力桩位,以轮轴关系也要增2倍的力,20匹×2=40匹,保险起见,只算30匹马力。
这30匹马力经传力桩传送到对面受力杠杆轮内的杠杆后部(力点),动力臂大过阻力臂的2倍(这里阻力臂应长些,有足够距离拉动曲形杠杆),30匹×2=60匹,作为杠杆原理,力总是向软弱处倾斜,阻力点应占去绝大部分,作为支点的弧形推杆,它受力也有推动轮子转动作用,这里支点杆的撑杆要点去力量,仍然算占去10匹马力,60匹-10匹=50匹。这50匹以直力作用于曲形杠杆尾端(力点),这里动力臂大过阻力臂5倍(受力杠杆轮要大些),50匹×5=250匹,这里支点杆占去一倍的力,虽然支点杆受力也有助转作用,但这里支点杆的撑杆有阻转作用,250匹-50匹=200匹,这200马力作用于轮臂上转动,轮臂上的力传输到轴上,又是一轮轮轴关系增加,轮半径大过轴半径,少说也是10倍,200匹×10=2000匹马力。
动力双轮杠杆增能装置有连续运用增能作用,把皮带轮取消换上传力杠杆轮和受力杠杆轮便可,我也计算过,以2000匹作基数,也按上面的公式、倍数,结果算20万匹数,这够惊人的了。
上面的算法准不准确,我认为大体不差,因为我作过几次杠杆原理增能实验。
有益效果:1.动力双轮杠杆增能装置使用,大量降低了一切动能源消耗量,从根本上解决了能源紧张局面,大量节约了能源,延长了能源使用年限,造福子孙后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润,未经陈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122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