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决定3D物件影像在3D环境影像中深度的电子装置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11086.0 | 申请日: | 2013-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097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谢文泰;吴业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 |
主分类号: | G06F3/01 | 分类号: | G06F3/01;G06F3/034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任默闻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决定 物件 影像 环境 深度 电子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决定物件影像在环境影像中深度的电子装置及其方法,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决定3D物件影像在3D环境影像中深度的电子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许多电子装置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手提电脑等,可内建二个镜头的双眼摄像机/照相机(Two-Cameras)、激光立体摄像机/照相机(具有激光量测深度值的摄像装置)、红外线立体摄像机/照相机(具有红外线量测深度值的摄像装置)或支援立体视觉(Stereo Vision)的摄像装置。使用者在使用电子装置时,利用上述摄像装置取得3D深度影像(Depth Image)已越来越普及,但在电子装置上的深度操控方式仍多以经由画面上的控制钮、控制列(control bar)来调整深度。此种方式的缺点在于,由于使用者必须理解控制钮或控制列的含意才可操作控制钮或控制列来调整深度,对于使用者而言非常不方便而且不直觉。此外,控制钮或控制列必须显示于电子装置的显示屏幕上,由于许多电子装置的设计趋向小型化,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其显示屏幕本身已相当小,因此其可以显示画面亦相当小,若欲在显示画面上增加显示上述的控制钮或控制列,将使显示屏幕上剩余的显示空间更加狭小,而造成使用者观看上的不方便。
先前技术例如美国专利US7007242案(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for a mobile device)提出,额外利用旋钮操控3D图形使用者接口,并利用四方钮的各面定义不同的操控动作,例如,旋转、翻转等三维动作。此种方式仍具有让显示屏幕上剩余的显示空间狭小的问题。
另外,先前技术例如美国专利公开US2007/0265083(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mulating Interactive Spinning Bar Gymnastics on a3D Display)提出,利用触控、旋钮及敲击列(Stroke Bar)控制3D影像的显示及旋转3D物体。但是,利用敲击列或是3D旋钮对于使用者而言并不直觉方便,也仍具有让显示屏幕上剩余的显示空间狭小的问题。
此外,先前技术例如美国专利公开US2011/0093778(Mobile Terminal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此篇专利公开是一操作具有3D影像显示的移动载具,其利用检测连续触碰的时间,或是利用摄像机等模块检测手指的高度以操控不同层的图标。然而,利用触碰的时间与距离作为操控3D图标的输入接口,对于使用者来说,若未经过学习很难精准的操作,并不方便使用。
因此,需要一种决定3D物件影像在3D环境影像中深度的电子装置及其方法,不会让显示屏幕上剩余的显示空间狭小,且可提供便利的功能,让使用者无需使用任何控制钮或控制列,利用电子装置上的传感器(sensor)即可决定3D物件影像在3D环境影像中的深度,以供3D物件影像与3D环境影像进行整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决定3D物件影像在3D环境影像中深度的电子装置及其方法。
本发明提出一种决定3D物件影像在3D环境影像中深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一储存单元取得一具有一3D物件影像深度信息的3D物件影像及一具有一3D环境影像深度信息的3D环境影像;通过一分群模块根据上述3D环境影像深度信息将上述3D环境影像区分为多个环境影像群组,其中每一环境影像群组具有一对应深度,且上述环境影像群组之间具有一顺序;通过上述电子装置的一传感器取得一传感器量测值;以及通过一深度决定模块依据上述传感器量测值及上述顺序,选择上述环境影像群组其中之一环境影像群组,决定所选择环境影像群组的对应深度,作为上述3D物件影像在上述3D环境影像中的深度,其中,3D物件影像在上述3D环境影像中的深度用以供上述3D物件影像与上述3D环境影像进行整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未经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110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输入系统
- 下一篇:线束的制造方法及线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