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决定3D物件影像在3D环境影像中深度的电子装置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11086.0 | 申请日: | 2013-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097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谢文泰;吴业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 |
主分类号: | G06F3/01 | 分类号: | G06F3/01;G06F3/034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任默闻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决定 物件 影像 环境 深度 电子 装置 及其 方法 | ||
1.一种决定3D物件影像在3D环境影像中深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一储存单元取得一具有一3D物件影像深度信息的3D物件影像及一具有一3D环境影像深度信息的3D环境影像;
通过一分群模块根据所述3D环境影像深度信息将所述3D环境影像区分为多个环境影像群组,其中每一环境影像群组具有一对应深度,且所述环境影像群组之间具有一顺序;
通过一传感器取得一传感器量测值;以及
通过一深度决定模块依据所述传感器量测值及所述顺序,选择所述环境影像群组其中之一环境影像群组,决定所选择环境影像群组的对应深度,作为所述3D物件影像在所述3D环境影像中的深度,其中,3D物件影像在所述3D环境影像中的深度用以供所述3D物件影像与所述3D环境影像进行整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决定3D物件影像在3D环境影像中深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传感器取得所述传感器量测值的步骤,是通过感测作用于所述传感器的一动作而取得,且其中所述动作是一挥动、一晃动和一敲击三者其中之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决定3D物件影像在3D环境影像中深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所述储存单元取得一传感器量测阀值;且其中
所述深度决定模块选择所述环境影像群组其中之一环境影像群组的步骤,是判断当所述传感器量测值大于所述传感器量测阀值时,依据所述顺序,决定顺序为第一的环境影像群组作为所选择环境影像群组,或是依据所述顺序和所选择环境影像群组,决定其顺序在所述选择环境影像群组之后的另一环境影像群组,作为更新的所选择环境影像群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决定3D物件影像在3D环境影像中深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一扩增实境模块依据所述3D物件影像在所述3D环境影像中的深度,将所述3D物件影像和所述3D环境影像进行整合,以产生一扩增实境影像;
其中,所述扩增实境影像中,所述3D物件影像的一XY平面显示尺寸,是依据所述3D物件影像的一原始深度和所述3D物件影像在所述3D环境影像中的深度,进行调整,其中所述3D物件影像的原始深度,是依据所述3D物件影像的3D物件影像深度信息所产生。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决定3D物件影像在3D环境影像中深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3D物件影像和所述3D环境影像进行整合的步骤,是将所述3D物件影像于所述XY平面的Y轴方向的最下方且在Z轴方向的中间点作为一基点,然后将所述所选择环境影像群组的对应深度作为所述基点的深度,再依据所述基点在所述3D物件影像的3D物件影像深度信息中的深度数据作为所述原始深度,据以调整所述3D物件影像在所述扩增实境影像中的XY平面显示尺寸。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决定3D物件影像在3D环境影像中深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环境影像群组的对应深度,是每一环境影像群组的一几何中心深度、一重心深度、或是每一环境影像群组中其深度值为最小的深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决定3D物件影像在3D环境影像中深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所述储存单元取得一微调阀值上限和一微调阀值下限;以及
通过所述扩增实境模块,当判断所取得的传感器量测值介于所述微调阀值范围上限和所述微调阀值下限之间,小幅度调整以更新所述3D物件影像在所述3D环境影像中的深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决定3D物件影像在3D环境影像中深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一显示单元,以显示所述3D环境影像,并经由特殊线条、框线、特定颜色或影像变化来显示所述3D环境影像群组中所选择的环境影像群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决定3D物件影像在3D环境影像中深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以下步骤:
经由一启动模块,用以提供一启动功能,以开始执行所述决定3D物件影像在3D环境影像中深度的方法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未经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1108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输入系统
- 下一篇:线束的制造方法及线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