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09697.1 | 申请日: | 2013-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723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1 |
发明(设计)人: | 池银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池银萍 |
主分类号: | C07C69/80 | 分类号: | C07C69/80;C07C6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321 江苏省泰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邻苯二 甲酸 二乙酯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化合物制备方法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邻苯二甲酸二乙酯是一种对多种树脂都有很强溶解力的增塑剂,常用于纤维素树脂的增塑剂、橡胶、乙烯基树脂相溶,有良好的成膜性、粘着性和防水性。目前,市场上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类增塑剂的使用量非常大,但是在生产过程中,传统的工业生产所采用的生产方法,工艺比较复杂,反应不彻底,有浪费原材料,生产成本高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的制备方法,以简化工艺,节约原料,增强环保,同时使得产品的纯度能够一次性的达到要求成为可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酯化工序
向反应釜中先投入备好的乙醇,然后开风机投苯酐,同时开搅拌,以摩尔份数计,乙醇:苯酐=1.5∶1;加入浓硫酸,其用量以重量百分比计,为原料乙醇用量的0.2%~1%,本发明为了使酯化反应逐渐进行到底,故采用过量的醇作为带水剂;之后搅拌,反应釜内温度控制在0~150℃,反应约16-20小时;
(2)中和工序
在反应釜中加入碱液,其浓度以质量分数计为4%~6%,其用量以重量百分比计,为原料苯酣用量的2%~4%;此时温度控制在60~90℃,搅拌速度控制在每分钟50~70转,中和结束时控制酸值=0.05mgKOH/g,经中和、洗涤后,减压蒸馏,得到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粗品;
(3)、脱醇工序
在真空下脱醇,要求系统真空大于620mmHg柱,温度控制在80~140℃,减压脱醇至无分流为止,加入活性炭,其用量以重量百分比计,为原料乙醇与苯酣之和的0.2%~1%;压滤,即得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合格成品;
(4)、乙醇回收工序
将废水加热不断维持共沸状态,使乙醇水蒸气经冷凝后分层,上层乙醇不断分离出系统外,而下层水不断回流塔内继续蒸馏直到无乙醇馏出为止,所述回收采用超重力床回收。
其中:
上述的方法,其所述试剂浓硫酸的用量,以重量百分比计,优选为原料乙醇用量的0.2%~0.5%。
上述的方法,其所述活性炭的用量,以重量百分比计,优选为原料乙醇与苯酣之和的0.3%~0.6%。
上述的方法,其所述酯化反应工序中,所述反应釜内温度优选控制在100~150℃。
上述的方法,其所述中和工序中,所述碱液,其浓度以质量分数计优选为4.5~5.5%,其用量以重量百分比计,优选为原料苯酣用量的3%,所述此时温度最好控制在70~75℃,所述搅拌速度最好控制在每分钟60转。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显著的进步和有益的效果:
本发明用过量的醇作为带水剂,使酯化反应逐渐进行到底,简化了工艺过程,且产品质量好。相对于精馏塔蒸馏的工艺,本工艺使用超重力床回收乙醇,有效的降低了能耗,具有较好的环保意义;同时使得产品的纯度能够一次性的达到要求成为可能。
本发明的化学反应过程如下:
酯化反应,分二步进行
(1)单酯的生成:在115℃时苯酐很快的溶解于乙醇中并相互反应形成邻苯二甲酸单乙酯。(此反应不需要催化剂即可顺利进行且反应是不可逆的)(2)双酯的生成:在145~150℃下单酯在催化剂硫酸的作用下,与乙醇反应生成双酯和水。此步反应是可逆反应,且进行很慢(平衡常数Kp=2~4)。等当量的单酯与醇反应平衡时,双酯产率为66%,为提高双酯产率必须使醇过量,并尽可能除去反应生成的水。
附图说明
图1是制备一种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而不是对本发明权利要求的限制。
本实施例所用的乙醇和苯酐的纯度均=99%。
一种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酯化工序
1、原料配比
苯酐 乙醇 硫酸 活性碳 回收醇
a、1600kg 2400kg 9kg 5kg /
b、1600kg 1700kg 9kg 5kg 875kg
2、备料,检查设备,开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池银萍,未经池银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096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