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强声波加载酒类催陈化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的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03037.2 | 申请日: | 2013-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053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王勇;杨璐馨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勇;杨璐馨 |
主分类号: | C12H1/16 | 分类号: | C12H1/16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李桂存 |
地址: | 250022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声波 加载 酒类 陈化 方法 实现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酒类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酒类催陈化方法以及实现该方法的设备。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现有的酒类催陈化往往是采用物理、化学及其他方法,对酒施加一定的作用,使酒的成份元素发生一定的化学反应,以达到与长期储存后的酒的品质相当的陈化水平。传统的酒类陈化方法有电磁法、辐射法、添加剂法、超声波法等。电磁法利用圆柱形螺线管线圈产生高频磁场来催化酒的陈化,辐射法利用^60Co-γ射线辐照市售散装酒,但是此种方法可能造成后期辐射问题,从而影响健康。超声波法利用20kHz声波使酒液体中的“空化”作用,或者利用超声波的雾化作用来实现加速陈化,一般而言超声波法可以使陈化时间缩短到1/3。虽然超声波法不增加辐射也不增加其他物质,利用声波使酒的成份进行碰撞来促进陈化反应,是一种无危害的陈化方法,但是由于超声波的强度一般不超过140dB,因此催陈化效果较慢,不能提高生产效率。而添加化学试剂催化的方法可能造成添加剂对人饮用产生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以上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利用强声波加速酒类陈化的方法以及实现该方法的设备。
本发明克服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强声波加载酒类催陈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强声波发生单元连接于一密封腔室中;
b)将新蒸馏出来的酒置入在密封腔室中;
c)开启强声波发生单元使之产生强声波;
d)使强声波进入密封腔中使酒水液体产生空化现象;
e)经一定加速陈化时间后,关闭强声波发生单元。
上述述强声波发声单元产生的强声波声压强度为140dB-180dB,其频率为500Hz-1500Hz,所述陈化时间为5-20分钟。
为了提高效率以及降低操作难度,声压强度为165dB,调整强声波的频率,直至密封腔室中的酒水液体产生均匀的震动。
为了提高生产质量,还包括在强声波使酒水液体产生空化过程中实时测量酒水液体中乙酸乙酯浓度的过程。
为了提高生产质量,还包括在强声波使酒水液体产生空化过程中实时测量强声波声压强度的过程。
一种实施上述的强声波加载酒类催陈化方法的设备,包括具有密封空腔的强声加压舱、连接于强声加压舱前端的强声波发生单元以及连接于强声加压舱后端的消声器。
上述强声强声波发生单元包括气流扬声器、声源信号发生器、计算机以及通过气管连接于气流扬声器的用于储存压缩空气的压缩气体罐,所述声源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通过信号线电连接于气流扬声器其输入端通过信号线电连接于计算机,所述压缩气体罐通过气管连接有空气压缩机。
为了实时监测乙酸乙酯的浓度,还包设置于强声加压舱中的乙酸乙酯传感器,所述乙酸乙酯传感器电连接于乙酸乙酯测量仪,所述乙酸乙酯测量仪电连接于计算机。
为了可以得知强声加压舱中的声压强度以及频率值,还包括设置于强声加压舱中的声音传感器,所述声音传感器电连接于声学测量仪,所述声学测量仪电连接于计算机。
操作上述强声波加载酒类催陈化的设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打开计算机,开启声学测量仪,检查声学测量仪与计算机之间连接的数据采集监测线路,通过声学测量仪检查声音传感器是否工作正常,并进行声压级校准;
(2)开启乙酸乙酯测量仪,检查乙酸乙酯测量仪与计算机之间连接的数据采集监测线路,通过乙酸乙酯测量仪检查乙酸乙酯传感器是否工作正常;
(3)将待陈化的酒放置于强声加压舱中;
(4)开启声源信号发生器,检查声源信号发生器与计算机之间的信号线路;之后通过计算机控制声源信号发生器产生粉红噪声;
(5)开启空气压缩机,压缩空气气流高速通过气流扬声器产生强声波,强声波进入强声加压舱进行酒陈化;
(6)声音传感器实时监测声压值并反馈至计算机上显示,计算机控制声源信号发生器调节声压级为165dB;
(7)计算机控制声源信号发生器调节强声波的频率,直至密封腔室中的酒水液体产生均匀的震动;
(8)工作15分钟后,关闭设备,将酒从强声加压舱中取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勇;杨璐馨,未经王勇;杨璐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030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立式机械换向节能抽油机
- 下一篇:MIP1基因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