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收缩共聚酯薄膜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101373.3 | 申请日: | 2013-03-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29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 发明(设计)人: | 吴培服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双星彩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67/03 | 分类号: | C08L67/03;C08K3/22;C08K3/26;C08K3/32;C08K5/098;C08K3/30;C08K3/34;C08K5/20;C08G63/672;C08G63/78;B29B9/06;B29D7/01;B29C47/92;B2 | 
| 代理公司: | 张家港市高松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9 | 代理人: | 孙高 | 
| 地址: | 223800 江苏省宿迁市彩塑工***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收缩 聚酯 薄膜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收缩共聚酯薄膜的制备方法,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横向高收缩率的共聚酯薄膜的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采用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材料生产的热收缩薄膜已广泛用于各种容器的标签以及食品饮料、电子电器、机械等领域。
热收缩聚氯乙烯薄膜因其优异的收缩性能和透明性而最早得到使用,但由于焚烧时往往产生大量的氯化氢和二噁英等气体,不利于回收处理,不符合环保要求,因此,应用上现已受到限制。
热收缩聚苯乙烯薄膜在收缩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外观,但由于在耐化学性方面性能不佳,稳定性较差,且强度低,不耐冲击,因此,目前已很少使用。
热收缩聚酯(PET)薄膜具有易于回收、无毒、无味、机械性能好、符合环境保护使用要求等特点,因而目前在发达国家已成为取代热收缩聚氯乙烯薄膜和热收缩聚苯乙烯薄膜的理想替代品。但是,由于普通PET聚酯是结晶型高聚物,而采用其制备的热收缩薄膜,虽经特殊工艺处理,最多也只能得到30%以下的热收缩率,且产品的刚性、透明度均不高。为了制备高热收缩率的聚酯薄膜,通常需要对普通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进行共聚改性。目前采用对苯二甲酸、乙二醇与1,4-环己烷二甲醇或新戊二醇等单体共聚高聚物制备的PETG聚酯热收缩薄膜,热收缩率高达70%以上,但该类产品存在透明性、延展性和韧性差等不足,因而影响薄膜的质量。
为了克服现有普通热收缩聚酯薄膜所存在的不足,生产出满足用户要求的热收缩率的共聚酯薄膜,本领域一些技术人员做了许多的研究工作,并申请了以下方面的专利:
中国专利201210017355.2公开了一种生态多功能三元共聚PETG聚酯制备方法以及由该聚酯制备单向拉伸热收缩膜的方法;该专利所述的PETG聚酯由对苯二甲酸、新戊二醇、乙二醇三元单体共聚而成,对苯二甲酸、新戊二醇以及乙二醇的摩尔比为1∶(0.1~0.65)∶(1.2~1.75);所述制备方法包括酯化反应和聚合反应,酯化反应的温度为220~265℃,聚合反应的温度为270℃~280℃,聚合反应的真空度为0.098MPa~0.1MPa;该专利所述的PETG聚酯热收缩膜具有较好的透明度和热收缩率,但拉伸强度、收缩均匀性则不理想。
中国专利200980125580.4公开了一种用于收缩薄膜的共聚酯。该专利所述聚酯由对苯二甲酸和少量的间苯二甲酸与乙二醇和少量的二甘醇共聚制得。所述共聚酯由于热收缩率较低,因而通常用于生产普通热收缩聚酯薄膜。
中国专利201110363014.6公开了一种电子标签用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聚酯薄膜制备原料包括0.1~35.6%功能性聚酯切片A,0.1~42.2%功能性聚酯切片B,20~68%聚酯再生切片,40~90%普通聚酯切片,1~12%含IPA的聚酯切片,5~92%硅系聚酯切片;其中,功能性聚酯切片A中贝壳微粉质量百分含量为0.1~13.5%,功能性聚酯切片B中纳米蒙脱土质量百分含量为0.5~32.6%,含IPA的聚酯切片中IPA质量百分含量为0.2~7.8%,硅系聚酯切片中氧化硅质量含量为200~1890PPM。与现有的电子标签用聚酯薄膜相比,该电子标签用聚酯薄膜在180℃高温下纵向热收缩率在0~1%范围内,在1GHz测试条件下其介电常数在1~3范围内,介质损耗角正切值0.2%~0.8%。该发明所述薄膜为非热收缩材料,几乎无热收缩率,因而只能用于电子标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热收缩聚酯薄膜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多组分共聚酯的制备方法以及一种简便易行的热收缩共聚酯薄膜的制备方法,并通过上述方法制备透明性好,收缩均匀,横向热收缩率达75%以上的高收缩率的热收缩共聚酯薄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双星彩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双星彩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013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