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备与富集单个微纳米珠携带单根多聚物分子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01285.3 | 申请日: | 2013-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67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民;程秀兰;黄伟东;侯彩玲;王跃;张林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G01N33/531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富集 单个 纳米 携带 单根多聚物 分子 方法 | ||
1.一种制备与富集单个微纳米珠携带单根多聚物分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在获得连接单根荧光分子的多聚物分子的单个微纳米珠即目的复合物和空微纳米珠的混合物后,采用一内部有溶液通道的流室,该流室溶液通道上游有进样口和电泳缓冲液填充口;
将所述混合物通过进样口注入流室,同时将电泳缓冲液通过电泳缓冲液填充口注入流室,流室下游有目的复合物收集口和空微纳米珠出口;
将连接目的复合物收集口的容器连接电源正极,与目的复合物收集容器对应的流室溶液通道另一侧连接电源负极,利用外加电场,使携带净负电荷的目的复合物进入目的复合物收集容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与富集单个微纳米携带接单根多聚物分子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获得连接单根多聚物分子的单个微纳米珠和空微纳米珠的混合物,按照以下方法制备:
步骤一,在多聚物分子的一端标记一种活性基团,另一端或侧链标记荧光分子,纯化后用连接缓冲液重新溶解;
步骤二,采用能与步骤一活性基团发生反应的活性基团包被的微纳米珠,与经步骤一处理过的多聚物混合,通过连接反应将多聚物分子连接到微纳米珠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与富集单个微纳米珠携带单根多聚物分子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活性基团,是能用于实现连接多聚物分子与微纳米珠的活性基团对;所述的活性基团是中性、酸性或碱性,后两种情况下,用能使之钝化的试剂钝化连接产物中的微纳米珠表面,使微纳米珠表面不携带净电荷。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制备与富集单个微纳米珠携带单根多聚物分子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活性基团对包括生物素-抗生物素蛋白、地高辛-抗地高辛抗体、氨基-环氧基、氨基-羧基、氨基-羰基、巯基-马来酰亚胺、巯基-环氧基、巯基-巯基、巯基-羰基、羧基-酰肼基、羰基-酰肼基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与富集单个微纳米珠携带单根多聚物分子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多聚物分子数目与微纳米珠数目的比例按1比大于或等于10混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5所述的制备与富集单个微纳米珠携带单根多聚物分子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微纳米珠,是单分子多聚物运载工具,其材质是硅、磁性材料或多聚物,其直径在纳米至微米量级。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与富集单个微纳米携带接单根多聚物分子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多聚物分子,是核酸、核酸与蛋白质以及核酸与人工合成的肽核酸多聚物分子连接后的嵌合体中的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与富集单个微纳米珠携带单根多聚物分子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电泳缓冲液的设置方式为侧流或鞘流方式;设置为测流时,目的复合物收集口及空微纳米珠出口分别对应于流室溶液通道上游的填充电泳缓冲液和样品溶液进入流室溶液通道时的位置,设置为鞘流时,目的复合物收集口与空微纳米珠出口分叉设置;所述的进样口和电泳缓冲液填充口连接进样控制器用于控制进样速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与富集单个微纳米珠携带单根多聚物分子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正极和负极间的外加电场,在各种条件确定后,将目的复合物牵引至目的复合物收集容器所需的最小电压阈值Vmin,通过计算得到,或通过显微镜观察得到,只要外加电压V≥Vmin,后续就不再借助光学手段而进行直接分离和富集目的复合物。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与富集单个微纳米珠携带单根多聚物分子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目的复合物在外加电场驱动下,离开溶液通道中的样品溶液流,进入目的复合物收集容器;所述流室通道的溶液进入或者不进入目的复合物收集容器,当不进入目的复合物收集容器时,该容器中事先加满电泳缓冲液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0128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