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载多媒体系统的启动方法、启动装置及车身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01175.7 | 申请日: | 2013-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766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罗如忠;吴丽华;邓志敏;赵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 | 分类号: | G05B1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多媒体 系统 启动 方法 装置 车身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电子领域,尤其涉及车载多媒体系统的启动方法、启动装置及车身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车载多媒体系统当点火开关处于ACC档电时才启动,即常电下不对车载多媒体系统的MCU供电,ACC电有效时才对MCU进行供电。由于车载多媒体系统自带操作系统,多媒体系统启动时从加载操作系统到用户对其可操作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目前多媒体系统的启动方法是在整车的点火开关处于ACC档电时,多媒体系统才开始启动,从而导致用户在使用时需要等待多媒体操作体统的加载时间,使得用户等待时间过长,满足不了用户实时操作的需求。但是如果将多媒体系统作为常电模块,即常电供电模块,将在整车休眠时,影响整车的低功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了一种车载多媒体系统的启动方法、启动装置及车身控制系统,减少了启动等待时间的同时不影响整车的低功耗,提升了用户体验,且方便用户的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载多媒体系统的启动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点火开关的当前状态;
判断点火开关的当前状态是否处于OFF档;
当点火开关的当前状态处于OFF档时,检测整车的状态;
当点火开关的当前状态处于非OFF档时或者整车的状态处于非低功耗状态且非防盗状态时,输出车载多媒体系统的启动信号。
优选的,一种车载多媒体系统的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点火开关的当前状态;
判断点火开关的当前状态是否处于OFF档;
当点火开关的当前状态处于OFF档时,检测整车的状态;
当点火开关的当前状态处于非OFF档时或者整车的状态处于非低功耗状态且非防盗状态时,输出车载多媒体系统的启动信号。
优选的,所述检测整车的状态,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判断整车是否处于低功耗状态;
如果否,则判断整车是否处于防盗状态;
如果否,输出车载多媒体系统的启动信号。
优选的,非低功耗状态包括未进入低功耗模式、进入防盗设定模式以及进入解除防盗模式,低功耗状态包括低功耗模式。
优选的,当整车未进入低功耗模式时,在所述输出车载多媒体系统的启动信号的步骤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开始计时;
当计时时间在预设时间内,检测到整车无任何有效动作;
输出车载多媒体系统的停止启动信号。
优选的,当整车进入防盗设定模式时,在所述输出车载多媒体系统的启动信号的步骤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判断整车是否进入防盗模式;
如果是,输出车载多媒体系统的停止启动信号。
优选的,当整车进入解除防盗模式时,在所述输出车载多媒体系统的启动信号的步骤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判断整车是否进入防盗模式;
如果是,输出车载多媒体系统的停止启动信号。
优选的,当整车进入低功耗模式时,还包括以下步骤:输出车载多媒体系统的停止启动信号。
优选的,在输出车载多媒体系统的停止启动信号的步骤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到CAN总线状态变化或自身事件触发引起的低功耗唤醒;
输出车载多媒体系统的启动信号。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载多媒体系统的启动装置,所述启动装置包括获取模块、判断模块、检测模块以及输出模块;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点火开关的当前状态;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获取模块中点火开关的当前状态是否处于OFF档;
检测模块,用于判断模块判断点火开关的当前状态处于OFF档时;检测整车的状态;
输出模块,用于判断模块判断点火开关的当前状态处于非OFF档或者检测检测到整车的状态处于非低功耗状态且非防盗状态时,输出车载多媒体系统的启动信号。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身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上述的启动装置、ACC电驱动模块以及常电模块;
ACC电驱动模块,用于当启动装置判断点火开关的当前状态处于非OFF档时,输出ACC电至车载多媒体系统;
常电模块,用于给车载多媒体系统供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011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