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竹筷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98807.9 | 申请日: | 2013-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10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钭祖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钭祖军 |
主分类号: | B27L9/00 | 分类号: | B27L9/00;B27M3/24;B27K5/04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博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林志峥 |
地址: | 354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竹筷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木材的加工工艺,尤其是一种竹筷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筷子作为一种饮食工具使用非常频繁,其消费量很大,竹筷作为筷子一种,它的生产原料竹子是可再生的资源,竹筷的生产过程和使用过程都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竹筷被广泛使用,工艺竹筷作为高档筷不仅被作为一种饮食工具,而且还是种送礼的佳品,工艺竹筷的生产要求较为苛刻,现有的生产工艺整个过程中需要介入大量的人力操作,而且对原料要求高,生产效率低,资源利用不充分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原料利用率高、加工效率高、企业生产成本低的竹筷生产工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竹筷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竹子按照竹节长短、竹楠厚薄锯断成若干段竹筒;
步骤2、将步骤1的竹筒根据其竹楠,厚薄,节长短进行分类;
步骤3、将竹筒加工成多个竹片,并将加工成的竹片进行成型成雏形的竹筷;
步骤4、将无节、带节、乱节的雏形的竹筷进行分类;
步骤5、将雏形的竹筷的一头削尖;
步骤6、将步骤5形成的竹筷放入含有食品焦亚硫酸钠的水池里进行漂白,其中食品级焦亚硫酸钠与清水1:180的比例调成浸泡液,漂白时间为24小时,之后再将竹筷在80℃-120℃的温度下浸沁在石蜡液或者桐油中,再将竹筷在100℃下的温度下烘干,烘干时间为20个小时;
步骤7、对步骤6形成的竹筷进行磨光;
步骤8、对竹筷均匀上漆,所述油漆内含有熟桐油5%及不饱和聚酯5%;
步骤9、将竹筷进行第一次拔漆;
步骤10、将第一次拔漆后的竹筷进行印花;
步骤11、将竹筷进行第二次拔漆;
步骤12、对竹筷进行分选和包装。
本发明改进有,所述步骤3的竹片进行成型机成型。
本发明改进有,所述步骤5中的雏形竹筷通过削尖机进行削尖。
本发明改进有,所述步骤7中的竹筷通过磨光机进行磨光,使竹筷光滑、无毛刺。
本发明改进有,在步骤7及步骤8之间进行步骤:对磨光后的竹筷的正品及次品进行分检。
本发明改进有,所述步骤8具体为,将竹筷倒入炒漆滚筒机内,加入适量油漆,开机滚动至均匀。
本发明改进有,所述步骤9及步骤11中的拔漆具体为将竹筷插入装有尤其的拔漆盒内后拔出,晾干。
本发明改进有,所述步骤11及步骤12之间还包括步骤:将竹筷的夹持端部锯掉保持竹筷的长度一致,并在锯掉的位置点上油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新型的加工工艺在竹筷的生产过程中机械化程度提高,实现整根竹子的充分利用,同时也降低了对原料的选择要求,企业生产成本降低,资源利用率大大提高,而且机械化的操作加快了生产速度,与以往操作相比产量大幅度上升,提高了生产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详予说明。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竹筷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竹子按照竹节长短、竹楠厚薄锯断成若干段竹筒;
具体的,原竹可以采用3年以上的楠木,安装竹节长短,以及竹楠厚薄,将整根8米长原竹,锯断成若干段竹筒。
步骤2、将步骤1的竹筒根据其竹楠,厚薄,节长短进行分类;分类后可以根据类似的竹子形状来加工不同规格的竹筷。
步骤3、将竹筒加工成多个竹片,并将加工成的竹片进行成型成雏形的竹筷;
具体的,将已锯好的竹筒,根据所加工竹筷大小的需要,分成若干小片,并将分好小片的竹片,经过成型机成型,形成竹筷的初步形状,即雏形的竹筷。
步骤4、将无节、带节、乱节的雏形的竹筷进行分类;
具体的,根据竹节长短,将雏形的竹筷锯断成数支竹筷,进行分类,分类可以将无节、带节、乱节的竹筷归为同类。
步骤5、将雏形的竹筷的一头削尖;
具体的,本实施例加工的为一头尖的竹筷,因此将已经锯断的竹筷,通过削尖机,一头进行削尖。
步骤6、将步骤5形成的竹筷放入含有食品焦亚硫酸钠的水池里进行漂白,其中食品级焦亚硫酸钠与清水1:180的比例调成浸泡液,漂白时间为24小时,漂白后的竹筷在100℃下的温度下烘干,烘干时间为20个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钭祖军,未经钭祖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988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马达驱动机构
- 下一篇:铅危险固废物的回收和利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