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车身用高性能压铸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98305.6 | 申请日: | 2013-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469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李落星;朱必武;张立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21/04 | 分类号: | C22C21/04;C22C1/02;C22C1/06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马强 |
地址: | 41008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车身 性能 压铸 铝合金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铝合金材料,特别是涉及一种适合大型薄壁件成型的、高性能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能源短缺及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无论是从社会效益还是从经济效益来考虑,低油耗、低排放的汽车都是节约型社会发展的需要。汽车轻量化技术是汽车节油的重要手段,试验表明:汽车质量每下降10%,油耗约下降3%~5%。铝及铝合金的密度大致在 2.17g/cm3,约为钢的1/3。铝合金具有重量轻、加工性能良好、抗腐蚀性好、吸振性强等优点,应用于汽车制造对汽车轻量化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因此铝作为汽车轻量化的首选材料,受到了广泛的重视。由于压铸工艺的高质量和高效率,在车身结构用铝成型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
由于车身结构件都属于大型薄壁件,采用压铸成型对合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良好的流动性,适合于薄壁件的充型,而且所成型的产品要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因为车身结构相关部件要求具有很大的延展性和高屈服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开发一种流动性好,适用于大型薄壁件压铸成型的铝合金,且具有很大的延展性和高屈服强度,取代钢铁和热处理铝铝合金结构件在汽车结构件的应用,从而实现汽车轻量化。本发明开发的铝合金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制备的压铸铝合金铸态抗拉强度大于225 MPa,伸长率大于6%。本发明的制备方法通过改变Si的含量来提高铝合金的流动性能,又通过加入一定比例的Sr、Ti和B来细化晶粒,最终来提高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塑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一,一种汽车车身用压铸铝合金,由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组成:
Si 9.5%~11.5%,
Mn 0.3%~0.6%,
Mg 0.1%~0.6%,
Ti 0.1%~0.2%,
Sr 0.01%~0.02%,
B 0.02%~0.04%,
Fe <0.25%,
Al 余量。
其中,所述Fe是由原料中带入的不可去除的杂质,或者由制备器皿中带入的杂质,应尽量控制Fe的含量越少越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二,
一种汽车车身用压铸铝合金的制备方法,在大气环境中直接熔炼,具体步骤为:
a.先将各组分原材料和浇注工具预热至100℃~120℃除去水汽,将坩埚加热至400℃~500℃;
b.在坩埚中装入预热好的铝块,待铝块完全融化成铝液后保温8min-12min;
c.将铝液升温至745℃~755℃,加入Si保温至Si全部融化,然后加入Mn,保温至Mn全部融化;
d.将铝液降温至695℃~705℃,将Mg加入铝液液面以下 ;
e.将铝液升温至725℃~735℃,加入C2Cl6(六氯乙烷)至铝液液面以下精炼除气,在725℃~735℃静置15min-20min后,扒渣;
f. 将铝液升温735℃~745℃,加入Al-5Ti-B中间合金保温15mim-20min进行细化处理;
g. 将铝液降温至705℃~715℃,加入Al-10Sr中间合金保温15min-20min进行变质处理。
优选的具体步骤为:
a.先将各组分原材料和浇注工具预热至100℃除去水汽,将坩埚加热至400℃~500℃;
b.在坩埚中装入预热好的铝块,待铝块完全融化成铝液后保温8min-12min;
c.将铝液升温至750℃,加入Si保温至Si全部融化,然后加入Mn,保温至Mn全部融化;
d.将铝液降温至700℃,将Mg加入铝液液面以下 ;
e.将铝液升温至730℃,加入C2Cl6(六氯乙烷)至铝液液面以下精炼除气,在730℃静置15min-20min后,扒渣;
f. 将铝液升温740℃,加入Al-5Ti-B中间合金保温15mim-20min进行细化处理;
g. 将铝液降温至710℃,加入Al-10Sr中间合金保温15min-20min进行变质处理。
步骤a所述坩埚优选为石墨坩埚或铁坩埚,铁坩埚使用前涂覆氧化锌涂层,涂层厚度为1mm~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大学,未经湖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983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信息反馈功能的炉体自锁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双枕捣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