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生态驾驶行为的机动车智能节油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84070.5 | 申请日: | 2013-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063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梁军;沈伟国;陈龙;汪若尘;张立;陈小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D29/02 | 分类号: | F02D29/02;F02D41/30 |
代理公司: | 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 32230 | 代理人: | 樊文红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生态 驾驶 行为 机动车 智能 节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动车节能减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生态驾驶行为的机动车智能节油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汽车能源消耗巨大,且尾气排放严重污染了环境。因此,汽车的节能减排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现在很多新手驾驶车辆时,喜欢急踩油门,这样不仅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而且造成燃油的大量浪费。生态驾驶行为就是做到换挡及时,最大程度避免突然的加减速,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目前,大部分车辆都采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从各传感器上采集到的数据来控制燃油的喷射,最大程度的避免因急加速造成的燃油的浪费。如中国发明专利“汽车低流量输出功率限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申请号为:201210029106.5)就采用了这种方法,但该方法存在以下不足:当MCU模块判断出为急加速时,无论节气门开度如何,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都为预设输出功率,它完全是以牺牲汽车的动力性来追求节油的效果,有违汽车追求较高时速的原则。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出了一种基于生态驾驶行为的机动车智能节油方法及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生态驾驶行为的机动车智能节油方法及系统,其可以减少燃油浪费,而且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汽车动力性的要求。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生态驾驶行为的机动车智能节油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驾驶人员踩踏油门踏板时,采集节气门开度信号和超车转向灯信号;
S2、根据超车转向灯信号判断超车转向灯是否打开,若是,控制喷油量不变,若否,根据节气门开度信号计算节气门开度变化率,执行步骤S3;
S3、判断节气门开度变化率是否大于预设标定值,若是,控制喷油量按预定加速度增加,若否,返回执行步骤S1。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3中“控制喷油量按预定加速度增加”具体为:
向喷油器发出电脉冲,以预设加速度来增加电脉冲的宽度从而加大每次喷油的持续时间,即增加喷油量。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3前还包括:
根据节气门开度信号计算与节气门开度相匹配的最大喷油量。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3中喷油量按预定加速度增加后的喷油量不大于与节气门开度相匹配的最大喷油量。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超车转向灯为左转向灯。
相应地,一种基于生态驾驶行为的机动车智能节油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信号采集模块,所述信号采集模块安装在机动车内部,与节气门开度传感器以及CAN数据采集通道相连,用于采集节气门开度信号和超车转向灯信号;
ECU模块,与所述信号采集模块相连,用于接收节气门开度信号和超车转向灯信号,并进行分析处理后输出指令;
喷油控制模块,与所述ECU模块相连并安装在燃油供给系统中,用于控制燃油供给时的喷油量。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ECU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超车转向灯信号判断超车转向灯是否打开;
根据节气门开度信号计算节气门开度变化率;
判断节气门开度变化率是否大于预设标定值。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可以最大程度减小因驾驶人员急加速造成的燃油浪费,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可以消除因驾驶人员误急踩油门造成的安全隐患;
减轻发动机因输出功率突然增大而造成的机械磨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基于生态驾驶行为的机动车智能节油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基于生态驾驶行为的机动车智能节油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参图1所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基于生态驾驶行为的机动车智能节油系统,该系统包括:
信号采集模块10,信号采集模块10安装在机动车内部,与节气门开度传感器11以及CAN数据采集通道12相连,用于采集节气门开度信号和超车转向灯信号;
ECU模块20,与信号采集模块10相连,用于接收节气门开度信号和超车转向灯信号,并进行分析处理后输出指令至喷油控制模块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840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游泳溺水救生器
- 下一篇:一种过门钱生产线及其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