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四氯化钛烟气的湿法除尘装置和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82849.3 | 申请日: | 2013-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432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梁曦彬;田忠元;李娜;刘福源;马海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7/12 | 分类号: | B01D47/12;C01G23/02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李琪 |
地址: | 737103***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氯化 烟气 湿法 除尘 装置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粗四氯化钛生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沸腾氯化法生产中含四氯化钛烟气的湿法除尘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运用湍冲洗涤技术对含四氯化钛烟气进行湿法除尘的装置;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利用该装置对四氯化钛烟气进行湿法除尘的工艺。
背景技术
沸腾氯化法生产粗四氯化钛工艺中,出炉的四氯化钛烟气中含有大量粉尘,通过冷却收尘、循环淋洗和沉降过滤、气液分离以及尾气处理等环节,获得符合要求的粗四氯化钛并达到环保排放标准。而传统工艺中采用的浓密机设备庞大、故障率和能耗高,投资维护成本也较高;并且过滤器需要定期更换滤布或滤芯,更换过程中现场作业环境较差。同时,四氯化钛的收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四氯化钛烟气湿法除尘的装置,经湿法除尘后再冷凝淋洗就能获得合格的粗四氯化钛产品,避免了使用浓密机处理出炉含四氯化钛烟气所带来的问题,提高四氯化钛收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上述装置对四氯化钛烟气进行湿法除尘的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四氯化钛烟气湿法除尘的装置,包括循环槽和底流槽,循环槽顶部安装有循环泵,循环泵出口与套管换热器进口相连接,循环槽顶部还竖直安装有分离塔;分离塔侧壁上部设有出气口,分离塔内、从上往下依次安装有捕沫器和进液管,进液管上设有多个喷嘴朝向捕沫器的洗涤喷头;分离塔侧壁下部安装有湍冲逆喷管,湍冲逆喷管的一端与分离塔侧壁下部固接,湍冲逆喷管的另一端朝上,湍冲逆喷管内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两级喷头,套管换热器的出口分别与进液管和湍冲逆喷管内的两级喷头相通,实际使用时,套管换热器的出口还与前段固相收尘工序相接。
本发明所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上述装置对四氯化钛烟气进行湿法除尘的工艺,其工艺步骤为:
步骤1:将烟气进口与氯化炉烟气出口相连接,出气口接淋洗冷凝工序套管换热器的出口还与前段固相收尘工序相接;
步骤2:启动循环泵,将循环槽内的循环液送入套管换热器进行换热,换热后的循环液分别送入两级喷头、进液管和前段固相收尘工序;送入两级喷头的换热后的循环液从该两个喷头向上喷出,与此同时,氯化炉烟气出口排出的四氯化钛烟气进入湍冲逆喷管,从上往下流经湍冲逆喷管,与两级喷头喷出的换热后的循环液逆向碰撞,四氯化钛烟气中携带的细微粉尘颗粒被捕集进入换热后的循环液,在湍冲逆喷管下端形成含有细微粉尘颗粒的液体和夹带微小液滴的气流,该液体和气流都从下部进入分离塔;
送入前段固相收尘工序的换热后的循环液在该工序中进行降温收尘;
步骤3:进入分离塔的含有细微粉尘颗粒的液体从分离塔底部流入循环槽;
进入分离塔的夹带微小液滴的气流从下往上流动,流动过程中,进入进液管的换热后的循环液从洗涤喷头向上喷出,喷出的液体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掉落,与夹带微小液滴的气流逆向流动,对该气流进行再次洗涤,经过再次洗涤的气流到达捕沫器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出的气体通过捕沫器后,经出气口进入淋洗冷凝工序,洗涤喷头喷出的液体对进入分离塔的气流进行洗涤后,坠落到分离塔底部,流入循环槽;
步骤4:循环槽底部沉积的泥浆定期排入底流槽。
本发明湿法除尘装置利用湍冲洗涤技术对四氯化钛烟气进行洗涤,能高效地从烟气中清除细微粉尘,降低烟气中的含尘量,可直接获得合格的粗四氯化钛产品,解决了传统工艺中四氯化钛烟气淋洗冷凝后获得的粗四氯化钛泥浆含量过高而需要进行沉降过滤的问题,摒弃了传统的浓密机和过滤设备,减少了设备建设投资和生产维护成本,同时将产生的泥浆返回固相收尘工序进行控温,有利于节能降耗并提高四氯化钛收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湿法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烟气进口,2.一级喷头,3.第一连接管,4.湍冲逆喷管,5.二级喷头,6.第二连接管,7.底流槽,8.循环槽,9.循环泵,10.分离塔,11.进液管,12.洗涤喷头,13.捕沫器,14.出气口,15.套管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828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压互感器数控绕线机
- 下一篇:带式输送机卸煤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