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动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078618.5 | 申请日: | 2013-03-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337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9 |
| 发明(设计)人: | R·万卡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马股份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25/20 | 分类号: | B62D25/20;B60K1/04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 | 代理人: | 董华林 |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机动车 | ||
1.机动车,其车身具有在乘客室区域内的底部结构(3),在底部结构(3)的下侧上沿车辆横向(y)看居中安装储能器(2),其特征在于,储能器(2)是能承载的车身构件,储能器(2)具有能承载的壳体,为了加固,在壳体中沿车辆横向(y)看在壳体的居中区域内设置纵向条(17),该纵向条沿车辆纵向(x)在前侧壁与后侧壁之间延伸,该纵向条(17)沿车辆高度方向(z)看在壳体的整个高度上延伸并将底部(16)与盖(15)连接,并且该纵向条(17)将前侧壁与后侧壁连接,脚踏板(8)沿车辆纵向看在储能器(2)的后面延伸并且邻接该储能器,所述脚踏板沿车辆横向(y)在两个侧裙板(4)之间在后排座位的下方延伸。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能承载的侧壁、能承载的底部(16)和能承载的盖(15)。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为了加固,在壳体中设置至少一个横向条(18),所述横向条沿车辆横向(y)在两侧的侧壁之间延伸。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为了加固,在壳体中设置至少一个横向条(18),所述横向条沿车辆横向(y)在两侧的侧壁之间延伸。
5.按照权利要求1至4之一项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在储能器(2)的两侧分别有一个纵梁(7)平行于各侧裙板(4)延伸,并且所述纵梁邻接储能器(2)。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各纵梁(7)沿车辆纵向(x)向前超出储能器(2)至少延伸到前壁(12)的区域内。
7.按照权利要求1至4之一项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地板下方横梁(9)沿车辆纵向(x)看在储能器(2)之前延伸并且邻接该储能器,所述地板下方横梁沿车辆横向(y)在两个侧裙板(4)之间延伸。
8.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地板下方横梁(9)沿车辆纵向(x)看在储能器(2)之前延伸并且邻接该储能器,所述地板下方横梁沿车辆横向(y)在两个侧裙板(4)之间延伸。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沿车辆纵向(x)看在地板下方横梁(9)与脚踏板(8)之间在两侧沿车辆横向(y)分别在侧裙板(4)与纵梁(7)之间设置一个支承部(14)。
10.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两个并排设置的变速器纵梁(11)沿车辆横向看在各纵梁(7)之间、沿车辆纵向(x)在地板下方横梁(9)与前壁(12)之间延伸。
11.按照权利要求1至4之一项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在储能器(2)的壳体上在前面和/后面和/或侧面设置用于连接到车身的其余部分上的连接部(21、22、23),这些连接部突出于储能器(2)的壳体。
12.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储能器(2)的壳体具有用于连接到各变速器纵梁(11)上的前面的连接部(21),所述连接部突出于储能器(2)的壳体。
13.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壳体在侧面具有用于连接到邻接的纵梁(7)上的连接部(23),所述连接部突出于储能器(2)的壳体。
14.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壳体在前面具有用于连接到邻接的地板下方横梁(9)上的连接部(23),所述连接部突出于储能器(2)的壳体。
15.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壳体在后面具有至少一个用于连接到车身的后桥梁上的连接部(22)。
16.按照权利要求1至4之一项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壳体沿车辆横向(y)看居中地在纵向条(17)上方的区域内连接于车身的处在所述纵向条上方的底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马股份公司,未经宝马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7861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微间隙布置的耗氧电极电解碱金属氯化物的方法
- 下一篇:液体喷射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