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维、高分辨测定湿地土壤和沉积物中活性磷分布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77255.3 | 申请日: | 2013-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4892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9 |
发明(设计)人: | 丁士明;王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1/25 | 分类号: | G01N21/25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32207 | 代理人: | 韩朝晖 |
地址: | 21000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维 分辨 测定 湿地 土壤 沉积物 活性 分布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科学和地球科学领域,涉及一种对土壤、沉积物等环境介质中活性磷的二维、高分辨测定技术,该技术能够简易地在毫米和亚毫米尺度上获取湿地土壤、沉积物剖面中活性磷(DRP)的二维分布特征。
背景技术
磷是水生生物生长的重要营养元素,是水体初级生产力和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性因子。外源磷进入湿地和湖泊水体后,大部分积累于湿地土壤和沉积物中,并在一定条件下重新释放进入上覆水,维持水体的富营养状态。在外源磷输入得到遏制的情况下,湿地土壤或沉积物磷污染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湿地土壤和沉积物中磷的释放潜力与其在水-土和沉积物-水界面的分布有密切的关系。通常,由于界面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上的巨大差异,造成磷在该界面附近可能存在强烈的浓度梯度分布,由此驱动磷在湿地土壤与上覆水或沉积物与上覆水之间进行交换。所以获取磷在沉积物-水微界面间的分布信息,是评价沉积物磷活性及其向水体释放的重要依据。活性磷或溶解态反应性磷(Dissolved reactive phosphorus,DRP)是用钼蓝比色法测定得到的磷,绝大部分为磷酸根磷,还包括少量能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水解的有机磷和多聚磷化合物。活性磷是沉积物中最具活性的磷,其在沉积物剖面中的含量和分布直接影响着水体的营养状态。获取活性磷在沉积物中的含量和空间分布信息,对于研究和评价水体营养状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分析方法的限制,通常只能得到活性磷在沉积物剖面中的一维垂向分布信息。然而,沉积物性质在横向空间上同样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依据一维活性磷数据已不能满足对水体科学研究和评价的需要,迫切需要发展活性磷的二维获取技术,同时获取活性磷在沉积物剖面中的横向和垂向分布信息。另一方面,常规分辨率(1mm-1cm)的活性磷数据不能准确反映其在沉积物中的空间变化,迫切需要提高分辨率,在100μm-1mm尺度获取活性磷的空间分布信息。
薄膜扩散梯度(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 films,DGT)测定技术是一种非破坏性、原位获取沉积物中污染物分布和活性的新技术。该技术装置主要由固定膜和扩散膜叠加组成(图1),两者均由凝胶配置而成,其中固定膜通过向凝胶加入能吸附污染物离子的固定剂配置而成。当DGT装置放入沉积物中,污染物离子以扩散方式穿过扩散膜,随即被固定膜捕获,并在扩散膜上形成线性梯度分布,扩散膜与固定膜接触一端的离子浓度维持为零,与介质接触一端的浓度(CDGT)为:
上式中M为固定膜上目标离子的积累量(μg),Δg为扩散层厚度(cm),Dg为离子在扩散膜中的扩散速率(cm2/s),A为固定膜的面积(cm2),t为扩散时间(s),CDGT即是通过DGT分析得到的沉积物中离子的含量(103μg/L)。
对于溶解态活性磷二维分布的获取,中国专利申请2011103235556通过采用改进型二氧化锆磷固定膜,结合比色分析技术,已实现沉积物活性磷(DRP)二维分布的获取。
基于DGT,现有的溶解态活性磷二维分布的获取方法包括LA ICP-MS分析技术和切片-提取-测定的方法。LAICP-MS是将激光束聚焦于样品表面,使之熔蚀气化,由载气将样品微粒送入等离子体中电离,再经质谱系统进行质量过滤,最后用接收器分别检测不同质荷比的离子。该技术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10μm)。切片-提取-测定方法是对固定膜沉积物-水界面上下部分进行二维、亚毫米切片,用NaOH提取各切片中的活性磷,采用微量比色方法测定提取液中活性磷含量,换算成各切片中的活性磷固定量,通过Fick第一扩散定律计算得到沉积物剖面中对应位置的活性磷浓度,并作出二维分布图。
切片-提取-测定方法操作麻烦,耗时耗力,效率低下,易丢失部分切片造成信息丢失,造成对湿地土壤或沉积物磷空间分布信息的错误判断。LA ICP-MS技术仪器非常昂贵,绝大多数实验都不具备,同时样品前处理程序繁琐,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772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调温板
- 下一篇:一种焊接金属片至电池块的定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