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缆束法兰盘灌注及密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76899.0 | 申请日: | 2013-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0657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李静雯;牛宗霞;张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02 | 分类号: | F16L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3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缆 法兰盘 灌注 密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连接线缆制作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电缆束法兰盘灌注及密封方法。
背景技术
电缆(electric cable;power cable),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每组至少两根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电缆,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
目前,电缆束法兰盘灌注、密封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法兰盘使用南大703胶进行堵漏灌注时,采用一次性注入的方法进行灌注,胶固化后对法兰盘进行100℃的高温试验,试验后发现胶面起泡,撕开气泡处,发现里面有气泡孔,说明一次性灌注时内部的硅橡胶不易固化,导致高温后胶中的空气蒸发,胶面起泡;
(2)对法兰盘使用JC-311通用双组分环氧树脂胶进行灌注,此胶与金属粘贴性不高,在50kPa的压差下,发生泄漏现象,密封性未达到要求。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胶面不平整、易泄漏、密封性差和可靠性低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电缆束法兰盘灌注及密封方法,以实现胶面平整、不易泄漏、密封性好和可靠性高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缆束法兰盘灌注及密封方法,主要包括:
a、采用硅橡胶密封圈,对需要灌注的法兰盘进行密封处理;
b、通过经过密封处理的法兰盘上的开孔,将流质的硅橡胶分层灌注到法兰盘中,直至灌注胶面与法兰盘的内表面平齐。
进一步地,以上所述的电缆束法兰盘灌注及密封方法,在步骤b之后,还包括:
c、在灌注后的法兰盘上设置一块盖板,该盖板安装在步骤a中的硅橡胶密封圈上,将南大703硅橡胶密封圈与JC-311通用双组分环氧树脂胶分隔开。
进一步地,以上所述的电缆束法兰盘灌注及密封方法,所述盖板采用厚度为5~7mm的钢板制作而成,在所述盖板上开设有与法兰盘出线口相匹配的穿线孔。
进一步地,以上所述的电缆束法兰盘灌注及密封方法,在步骤a-步骤c中任一步骤前或后,还包括:
对法兰盘出线孔外部的相邻导线之间进行蜡封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对法兰盘出线孔外部的相邻导线之间进行蜡封处理的温度条件为120~130℃。
进一步地,所述蜡封处理采用65号地蜡。
进一步地,在步骤a中,所述对需要灌注的法兰盘进行密封处理的操作,具体包括:
在需要灌注的法兰盘的开孔处内侧铣出一个密封槽,将与该密封槽匹配的硅橡胶密封圈填充在该密封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槽的厚度为法兰盘底部厚度的1.5/3~2.5/3。
进一步地,在步骤b中,所述将流质的硅橡胶分层灌注到法兰盘中的操作,具体包括:
当每层灌注胶的厚度小于3mm时,在底层灌注胶常温固化20-24h后,再进行上一层硅橡胶的灌注。
进一步地,在步骤b中,所述将流质的硅橡胶分层灌注到法兰盘中的操作,具体还包括:
当每层灌注胶的厚度为3~5mm时,在底层灌注胶常温固化20-24h后,再在温度条件为40~50℃的高温箱中进行高温烘干处理7~9h,然后进行上一层硅橡胶的灌注。
本发明各实施例的电缆束法兰盘灌注及密封方法,由于主要包括:采用硅橡胶密封圈,对需要灌注的法兰盘进行密封处理;通过经过密封处理的法兰盘上的开孔,将流质的硅橡胶分层灌注到法兰盘中,直至灌注胶面与法兰盘的内表面平齐;可以实现法兰盘灌注的密封要求,保证导弹舱体的气密性要求,提高电缆束船舱铺设的可靠性;从而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胶面不平整、易泄漏、密封性差和可靠性低的缺陷,以实现胶面平整、不易泄漏、密封性好和可靠性高的优点。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中南大703胶灌注后的法兰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法兰盘密封装置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结合附图,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标记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新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768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