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茶园的保护性栽培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057035.4 申请日: 2013-02-22
公开(公告)号: CN103081707A 公开(公告)日: 2013-05-08
发明(设计)人: 雷宝坤;朱红业;王应学;刘德和;潘艳华;殷丽琼;续勇波 申请(专利权)人: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G1/00 分类号: A01G1/00;C05G1/00
代理公司: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53113 代理人: 康珉
地址: 650205 *** 国省代码: 云南;5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茶园 保护性 栽培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茶园的保护性栽培方法,属园艺植物栽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40多个国家如法国、中国、加拿大、西班牙、巴西、澳大利亚、日本等都对保护性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重点以水稻、玉米、小麦、豆类、马铃薯、甘蔗、油菜等作物为主,大多集中于粮食作物,在茶园生产中开展较少。主要关键技术难题在于覆盖材料和物种的选择与搭配,配套施肥技术,茶园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无法兼顾等。

茶园水土流失严重,养分贫瘠,茶树生长瘦弱,产量低。茶园水土流失的成因陡坡建茶园、长期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园内植被较少,茶园空隙和茶树长期处于裸露状态。茶园分布在山区,并且大多建立在坡地上,其中25度以上的陡坡茶园约占1/5左右。坡度越陡,土地利用率越低,水土流失越严重。长期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受农谚“七挖金八挖银”的影响,茶农每年有2次以上深翻茶园土壤的栽培习惯,虽然建园时开了梯台,由于对梯台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耕作管理不当,梯台逐渐消失,变成斜坡。园内植被较少。由于建园时大量砍伐树木,原有的植被遭到破坏,后期又未能及时补植,园内除了茶树,别无它物,生态系统脆弱。地面长期处于裸露状态,茶区普遍没有在茶园内对地面进行覆盖的栽培习惯,地面得不到有效保护,在雨水的直接打击下形成地表径流,造成水土流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茶园生产采用一年多次耕作翻动土壤、地面裸露栽培管理的方式,导致常年茶园水土流失严重、、化肥农药使用量和次数增加,养分贫瘠,茶树生长瘦弱,产量低的缺陷和不足,而提供一种能有效地减少茶园水土流失,促进土壤养分有效利用,茶树生长旺盛,茶叶产量增加、增加茶园生物多样性,降低对环境污染,节省成本及劳动投入,引领茶产业向低碳、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茶园保护性栽培方法。

本发明结合茶园的生产实际所提出的茶园保护性栽培方法,是指生产系统中除播种或施肥外,不再翻动土壤或尽可能减少对土壤的松动,对茶园实行免耕,采用秸秆死覆盖或植物活覆盖或者秸秆死覆盖与植物活覆盖结合覆盖的模式保护表土的栽培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茶园的保护性栽培方法,包括于5月在茶园实施作物秸秆死覆盖、作物活覆盖或作物秸秆死覆盖与作物活覆盖结合的覆盖,实施覆盖之前按如下方式施底肥:铲除茶园杂草,在茶树行中间开沟施底肥后覆土,所述的底肥由农家肥22.5-30吨/ha、农业用硫酸钾150kg/ha、普通过磷酸钙750kg/ha和尿素225kg/ha混合而成;实施覆盖的次年5月,在距离茶树一侧根部5cm~7cm处,穴施尿素1次,尿素的施用量为150kg/ha;所述的农业用硫酸钾中K20含量≥50%,普通过磷酸钙中P2O5含量≥12%;所述的尿素中N含量≥46%,所述的百分数为质量分数。

所述的作物秸秆死覆盖是施底肥后在茶树行间的土壤表面全覆盖作物秸秆,作物秸秆的长度为4cm~5cm,作物秸秆的用量为4500~6000kg/ha。

所述的作物活覆盖是选用平托花生、大豆或花生作为活覆盖作物,于施底肥后,在茶树行间进行活覆盖作物播种或扦插;平托花生采用剪蔓插条扦插,每条插条长18㎝~22㎝,3㎝~5㎝入土,株距为10㎝,行距为20㎝,在距离茶树根茎40㎝~42㎝的茶树行间扦插;花生或大豆活覆盖是在茶树行中间点播一行花生或大豆种子,大豆种子用量为23kg/ha,花生种子用量为24kg/ha,花生或大豆的株距均为30㎝。

所述的作物秸秆死覆盖与作物活覆盖结合的覆盖是于施底肥后,在茶树行中间穴播一行大豆或花生,大豆种子用量为23kg/ha,花生种子用量为24kg/ha,每穴播种3~4粒,穴距30cm,播后覆土2~3㎝,每公顷茶园保苗22.5万株,然后,在茶树行间的土壤表面全覆盖作物秸秆,作物秸秆的用量为5000kg/ha。

所述的作物秸秆为稻草或玉米秸秆。

活覆盖作物收获后,还可以将其作物残茬直接覆盖在茶树行间的土壤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未经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570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