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氮唑类钌络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其单晶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054667.5 | 申请日: | 2013-0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923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 发明(设计)人: | 刘培念;刘慧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7F15/00 | 分类号: | C07F15/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02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三氮唑类钌 络合物 合成 方法 及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1-苄基-4-苯基-1,2,3-三氮唑配体的钌化合物Ru(R)(1-benzyl-4-phenyl-1H-1,2,3-triazole)(CO)(PPh3)2,以及这种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其单晶数据。
背景技术
三唑化合物广泛应用于药物化学、高分子化学、有机功能材料化学、超分子化学和化学生物学等领域(Morten Meldal,et al.,Chem.Rev.,2008,108,2952-3015)。钌化合物催化下生成三唑化合物的方法得到了众多科学家的关注(G.C.Jia,et al.,J.Am.Chem.Soc.2005,127,15998-15999;G.C.Jia,et al.,J.Am.Chem.Soc.,2008,130,8923-8930)。
目前,化学家们集中研究钌化合物催化反应的机理。2012年,刘培念组以脂肪族炔烃叔丁基乙炔为例,合成了Ru(CCBut)(1-benzyl-4-(tert-butyl)-1H-1,2,3-triazole)(CO)(PPh3)2化合物,并且培养单晶,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得到了化合物的空间结构;上述化合物经过解离反应,释放出三唑,验证了反应的进行过程。但是,含芳香族炔烃的钌络合物Ru(R)(CCPh)(CO)(PPh3)3(R=H或CCPh)与苄基叠氮反应活性很高,中间体难以分离,因此,钌化合物催化下的芳香族炔烃与叠氮化合物生成三唑的反应机理得不到证明。
鉴于此,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优化RuR(CCPh)(CO)(PPh3)3(R=H或CCPh)与苄基叠氮的反应条件、得到对应的含有1-苄基-4-苯基-1,2,3-三氮唑配体的钌化合物;培养目标化合物的单晶并得到单晶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公开了一种含有1-苄基-4-苯基-1,2,3-三氮唑配体的钌化合物Ru(R)(1-benzyl-4-phenyl-1H-1,2,3-triazole)(CO)(PPh3)2(R=H或CCPh)的合成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公开了一种含有1-苄基-4-苯基-1,2,3-三氮唑配体的钌化合物Ru(R)(1-benzyl-4-phenyl-1H-1,2,3-triazole)(CO)(PPh3)2(R=H或CCPh)的单晶培养方法,及其单晶结构和数据。
本发明所要合成的RuH(1-benzyl-4-phenyl-1H-1,2,3-triazole)(CO)(PPh3)2,其为式I所示化合物,包括如下步骤:
(1)由式III所示化合物经配体交换反应,获得式IV所示化合物的步骤;
(2)由式IV所示化合物经环加成反应,获得式I所示化合物的步骤;
本发明所要合成的Ru(CCPh)(1-benzyl-4-phenyl-1H-1,2,3-triazole)(CO)(PPh3)2,其为式II所示化合物,包括如下步骤:
(1)由式IV所示化合物经脱氢反应,获得式V所示化合物的步骤;
(2)由式V所示化合物经环加成反应,获得式II所示化合物的步骤。
反应式如下所示: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以易得的RuHCl(CO)(PPh3)3(式III所示化合物)为起始原料,在有机介质中,先用苯乙炔将配体氯进行置换,得到式IV所示化合物,接着与苄基叠氮经过环加成反应,成功地合成了式I所示络合物;由式IV所示化合物,用苯乙炔与其发生脱氢反应,得到式V所示化合物,再与苄基叠氮发生环加成反应,最终合成了式II所示化合物。
所述化合物的单晶培养方法,在氮气保护下的Schlenk管中,用二氯甲烷将所述化合物配制成0.1mol/L的溶液,然后加入不良有机溶剂(正己烷或者乙醚),缓慢扩散,得到所述化合物的单晶,然后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未经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546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