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豆抗花叶病毒主效基因位点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53813.2 | 申请日: | 2013-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141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陈海峰;沙爱华;单志慧;杨中路;张晓娟;张婵娟;陈李淼;陈水莲;邱德珍;周蓉;吴学军;周新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任凤华 |
地址: | 430062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豆 花叶 病毒 基因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大豆分子生物学及遗传育种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大豆抗花叶病毒主效基因位点及与该主效基因位点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同时还涉及该分子标记在大豆抗花叶病毒育种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大豆是一种重要农作物,富含蛋白质和脂肪以及对人体有利的活性成分如皂贰、异黄酮、磷脂等,是世界上植物性蛋白和油分的主要来源之一。目前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总产及单产均居世界第四位,生产水平落后于世界大豆生产。2012年中国大豆种植面积718万公顷,总产量1280万吨,而进口大豆达到创记录的5750万吨,占据我国五分之四的大豆市场。造成我国大豆生产滞后、供给严重不足、国内大豆产业遭受进口转基因大豆严重冲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之一是综合抗病虫害和抗逆能力差,单产低,种植效益低下,国际竞争力弱。
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 SMV)病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危害大豆最严重的病毒性病害之一,在我国各产区均有发生,己经成为我国东北、黄淮和长江流域大豆主产区最主要的病害之一。SMV侵染大豆后,会导致大豆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及叶质下降,叶面积减小,影响光合面积和光合能力,植株矮小,生长量下降,单株荚数减少,降低种子百粒重、萌发率、蛋白质含量及含油量,并影响脂肪酸、蛋白质、微量元素及游离氨基酸的组分等,严重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大豆被花叶病毒侵染后的产量损失一般在15%-35%,发病严重的年份,引起的产量损失可达70%以上,甚至绝产。大豆品种感染SMV后,根、茎、叶等形态器官受到严重影响,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单株粒重、单株叶面积、根瘤重、茎叶干重、根干重、种子褐斑粒率、株高、百粒重,且早期感染SMV其危害大于中后期感染。大豆花叶病毒病不但影响大豆的产量,还影响大豆的品质,严重时病粒率达50%以上,严重降低大豆的商品质量。
作物的许多重要农艺性状如产量、品质和抗性等都是数量性状,由多个基因控制,表现为连续变异,且易受环境影响,相对于由单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而言,选择效果不好。通过构建遗传图谱,定位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利用与QTL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在早代对育种材料进行选择,可克服环境影响,节约生产成本,提高选择效率,加快育进程。对大豆抗SMV的QTL定位研究也有一些报道,目前,在大豆第2、13和14号染色体上已定位抗大豆花叶病毒QTL,但效应值较小,较难在大豆育种中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鉴定或辅助鉴定大豆抗花叶病毒(SC-3株系)性状的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鉴定或辅助鉴定大豆抗花叶病毒性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分别以待鉴定大豆的基因组DNA为模板,用由SEQ ID No.1和SEQ ID No.2所示的两条单链DNA组成的PCR引物对进行PCR扩增,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所得到的PCR产物,按照下述方法确定所述待鉴定大豆的抗花叶病毒性状:
如果待鉴定大豆的PCR扩增产物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显示为与中豆32的PCR扩增产物大小相同的一个条带,所述待鉴定大豆为抗花叶病毒大豆或为候选抗花叶病毒大豆,如果所述PCR扩增产物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显示为与中豆29的PCR扩增产物大小相同的一个条带,所述待鉴定大豆为非抗花叶病毒大豆或为候选非抗花叶病毒大豆;所述待鉴定大豆选自中豆29×中豆32的杂种后代中的F7及其以后世代的家系。
其中,所述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所述聚丙烯酰胺凝胶的浓度(凝胶溶液中单体丙烯酰胺和交联剂甲叉双丙烯酰胺的总质量浓度)可为60g/L,所述聚丙烯酰胺凝胶的交联度(凝胶溶液中甲叉双丙烯酰胺占丙烯酰胺和甲叉双丙烯酰胺的质量分数)可为5%。
上述方法中,所述PCR扩增中先进行10个第一个循环后再进行25个第二个循环,所述第一个循环的引物退火条件为60℃ 30s,所述第二个循环的引物退火条件为55℃ 30s。
其中,所述第一个循环的温度程序是:先94℃ 30s,然后60℃ 30s,最后72℃ 1min;所述第二个循环的温度程序是:先94℃ 30s,然后55℃ 30s,最后72℃ 1min。
上述方法中,所述待鉴定大豆具体选自中豆29×中豆32的杂种后代中的F7至F11家系。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待鉴定大豆具体选自中豆29×中豆32的杂种后代中的F11的家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538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自行车太阳能车篷
- 下一篇:带有多个吸盘的笔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