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手操式船用绞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050210.7 | 申请日: | 2013-0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216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 发明(设计)人: | 陆惠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日久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6D1/60 | 分类号: | B66D1/60;B66D1/04;B66D1/22;B66D5/10;B66D5/24 |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 地址: | 21551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手操式船用 绞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船舶用卷扬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操式船用绞车,用于将内陆驳船如散货轮、油轮等彼此绑靠或释放。
背景技术
在内陆河道以船舶为载体运送各种货物及原料等的情形下,一个船队往往同时拥有多艘船舶,并且通常由缆绳将两艘或以上的船舶以并排方式绑扎在一起,例如一个船队的船舶总数量为十二艘,那么将每两条或三条船舶并排捆绑在一起,从而形成六组(每两条捆绑在一起)或四组(每三条船舶捆绑在一起)的船运队列,由动力船舶在前面开道而对所述船运队列牵引或者由动力船舶在船运队列后方以顶推的方式驱使船队前行。这种运货方式具有运输成本低、运力大、安全和节约运输能耗等长处。
由上述可知,若要将两艘或以上的船舶彼此以并排方式可靠地捆绑在一起,凭借人力客观上难以实现,因此需要借助于体积小、使用和检护方便、捆绑可靠以及安装快捷的船用绞车,船用绞车也可称为卷扬机。
在公开的中外专利文献中,虽然不乏关于应用于电力施工场合的绞车(业界称为“绞磨机”)和应用于建筑领域的卷扬机的技术信息,但是基于前述的诸如体积小、捆绑可靠使用检护方便以及安装快捷之类的要素,因此不具有可借鉴的技术意义,例如,电力施工用和建筑领域用的绞车和卷扬机通常由电机、与电机传动配合的减速箱以及与减速箱配合的绞盘等构成,作业方式是自动的,即以电机为动力,但是在船舶上如果使用这种结构形式的绞车,那么不仅受到用于为电机提供电源等因素的制约,而且故障机率高并且体积大以及维护麻烦。因而,船用绞车以小巧玲珑的手操式绞车为宜。
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0376455C推荐有“船用绞盘装置”,该专利方案是针对船舶的锚链而言的,即在船舶抛锚和起锚时使用,绞盘的动力应当是船载动力,尤其从其说明书教导的将整个装置安装于甲板下方,因而不适用于对船舶之间的彼此绑扎,并且不具有可借鉴的意义。CN202322140U提供的“绞盘机构”适用于对大型舰船上的网球网的架设、游艇及车辆的拖拉,因而同样对于散货轮和/或油轮等的并排靠拢绑扎无借鉴意义。
美国专利号US2010/001243A1介绍的“手柄操作制动或释放机械装置”是针对内陆驳船的收/放缆绳而提出的,而且具有体积小、安装方便以及检护容易的长处,并且该专利适合于船员手动操作。但是依然存在船员操作费力的缺憾,因为在收缆或放缆时,由船员直接对固定于齿轮轴上的手轮进行操作,由手轮带动齿轮轴,由齿轮轴上的主动齿轮带动与其啮合的并且转动地设置于绞盘箱内的绞盘运动,由绞盘收绳或放绳,因而在整个过程中,船员需付出较大的力驱使齿轮轴运动,即操作强度大。因此有必要加以合理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显著减轻船员对手轮操作时的作业强度的手操式船用绞车。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手操式船用绞车,包括具有箱体腔的绞盘箱,在该绞盘箱的左箱壁上具有一左墙板,而在右箱壁上具有一右墙板,并且在对应于左、右墙板之间的顶部固定有一顶盖板;一绞盘机构,该绞盘机构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的箱体腔内;一齿轮轴,该齿轮轴的左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左墙板上,并且探出左墙板,而齿轮轴的右端转动地支承在右墙板上,并且探出右墙板,齿轮轴的中部位于左、右墙板之间,并且具有一与所述绞盘机构传动配合的主动齿轮;一用于驱使所述齿轮轴运动的手轮,该手轮对应于所述右墙板背对所述左墙板的一侧;一用于对所述齿轮轴锁定或释放的手动操作制动机构,该手动操作制动机构固定在齿轮轴的所述左端,并且与左墙板连接;一手轮作用力补偿操作机构,该手轮作用力补偿操作机构对应于所述右墙板背对所述左墙板的一侧,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行星减速机构,该行星减速机构固定在所述右墙板背对所述左墙板的一侧,所述的齿轮轴 的所述右端与行星减速机构传动配合,所述的手轮和手轮作用力补偿操作机构均与行星减速机构连接,其中:手轮位于手轮作用力补偿操作机构的外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日久重工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日久重工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502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风循环链带式烘箱自动风压平衡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台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