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延方法及装置、流延模、薄膜制造方法及设备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049479.3 | 申请日: | 2013-0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84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 发明(设计)人: | 濵地洋平;二见淳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29C41/26 | 分类号: | B29C41/26;B29C41/38;B29L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臧建明 | 
| 地址: | 日本东京港区***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方法 装置 流延模 薄膜 制造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共流延粘度不同的2种溶液来形成流延膜或薄膜的流延方法及装置、流延模、薄膜制造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在用于液晶显示器等光学设备的薄片部件中,由聚合物薄膜制造的部件居多。大多数聚合物薄膜因与其他物件的接触或摩擦而产生瑕疵。因此,在薄片部件中,聚合物薄膜上设置硬涂层(硬涂层薄膜)的薄片部件居多,以免在光学设备的制造过程或使用中产生擦伤等。
硬涂层薄膜通过在聚合物薄膜上涂布形成硬涂层的涂布液,并经过对涂布膜的预定固化工序来形成。作为固化工序,可以举出对涂布膜照射光来固化涂布膜中所含的固化成分的工序。例如,日本专利公开2001-205179号公报中记载有照射紫外线来固化的方法。
关于通过照射光来固化的组合物,目前为止提出有多种组合物,例如,日本专利公开平09-137089号公报中记载有通过近红外光的照射来固化的腻子组合物。该腻子组合物包含含聚合性不饱和基树脂、聚合性不饱和化合物及近红外光聚合引发剂。
并且,还提出有将通过照射光来固化的成分用作溶液制膜的溶液成分的组合物。例如,日本专利公开2002-020410号公报中记载有含有乙烯性不饱和单体的溶液组合物。
另一方面,如上述通过在聚合物薄膜上涂布形成硬涂层的涂布液来制造硬涂层薄膜的方法中,需要形成聚合物薄膜的工序与形成硬涂层的工序这2个工序,存在制造效率较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研究了共流延用于形成由聚合物构成的薄膜主体的第1溶液与用于形成硬涂层的第2溶液的方法。作为共流延的方法,例如,日本专利公开2003-103547号公报中记载有在流延模内使组成不同的多个溶液合流之后流延于行进的支承体上,从而由1个工序同时形成多层的薄膜的方法。并且,该日本专利公开2003-103547号公报中记载有将从溶液合流的部分到流延模前端的吐出口的距离设为50mm以内的例子。
然而,若在如日本专利公开2003-103547号公报所记载的以往的设备中共流延用于形成薄膜主体的第1溶液与用于形成硬涂层的第2溶液,则存在很难将硬涂层的厚度设为恒定的问题。
即,日本专利公开2003-103547号公报的方法中,以流延的溶液均形成纤维素酯薄膜即利用相同程度的粘度的溶液为前提。因此,关于从溶液的合流部到吐出口的距离较大,将溶液的合流部到吐出口的距离设为30mm以下的内容并未进行研究(参考日本专利公开2003-103547号公报的[0048])。并且,即使从合流部到吐出口的距离例如为30mm左右较长,如该日本专利公开2003-103547号公报所记载的方法,使相同程度的粘度的溶液合流时,由于溶液彼此相互按压的力均等,因此容易将各溶液的层厚设为恒定。
另一方面,通常用于形成薄膜主体的第1溶液的粘度相对于用于形成硬涂层的第2溶液的粘度是较高的。这样使粘度不同的溶液合流时,第1溶液按压第2溶液的力较大,导致第2溶液被第1溶液推开。因此若从合流部到吐出口的距离例如为30mm左右较长,则很难将第2溶液的膜厚维持恒定至到达吐出口。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溶液的粘度不同也能够使由粘度较低的溶液形成的层的厚度恒定的流延方法及装置、流延模、薄膜制造方法及设备。
本发明的流延方法具备合流步骤与流延步骤,从流延模的吐出口吐出第1溶液与第2溶液而在支承体上形成流延膜。合流步骤使第1溶液与第2溶液在流延模的合流部合流。第2溶液的粘度低于第1溶液。从最上游侧合流点到吐出口的距离在0mm以上5mm以下的范围内。最上游侧合流点为合流部的最上游侧的端部。流延步骤将合流的第1溶液与第2溶液流延于行进的支承体上来形成流延膜。
优选第1溶液的粘度X与第2溶液的粘度Y满足X/Y≥10。
优选第1溶液的粘度最大为100Pa·s。
优选第2溶液的粘度最大为10Pa·s。
优选吐出口到支承体的距离为3mm以下。
优选第2溶液通过狭缝状流路被引导至合流部,所述流路沿流延膜的宽度方向较长,且间隙为1mm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胶片株式会社,未经富士胶片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494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报警锁
- 下一篇:一种铰链四杆机构车位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