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热制冷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38917.6 | 申请日: | 2013-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676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陈新;左朝凤;李传友;陈立新;张永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优华劳斯汽车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G1/044 | 分类号: | F02G1/044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竺路玲 |
地址: | 20180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热 制冷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温度调节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热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业界传统的温度调节设备,通常采用Stirling或Vuilleumier循环过程原理制成,如英国专利GB136195所公开的技术方案。虽然可再生的气体循环过程具有无可辩驳的优势,但是现有的制造技术并没有将其运用于实践当中,这主要是由于在结构上尚有一些问题无法解决,上述问题阻碍了相关领域内将气体循环理论上的优势转化为实践优势的进程。例如,欧洲专利WO0238707A2公开的内容中更多的从理论的角度进行阐述,很少给出这种温度调节设备的实施例。
为了将此类温度调节设备的样件转化到工业化制造,就有必要对此类机器的各零部件进行优化。此发明的目的为,开发一款制热制冷设备,通过改善热传导,使其在具有较小的外形尺寸的条件下实现高效的热能向高温工作容积的传导和耐高压能力,同时其零部件构造具有最小壁厚。
发明内容
根据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制热制冷设备,具体如下:
一种制热制冷设备,采用存在于工作介质中的可再生气体循环原理制成,其中,所述加热低温设备包括:
一个外壳,所述外壳为耐压密闭的;
一个热源,所述热源接在所述外壳内;
一个工作空间组,所述工作空间组包括第一工作空间、第二工作空间和第三工作空间;
一个活塞组,所述活塞组中包括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和所述第二活塞之间包括所述第一工作空间;所述第一工作空间是常温的;所
述活塞组由一个控制部件驱动;
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外壳之间包括所述第二工作空间,所述第二工作空间是高温的,所述第二工作空间中承载所述热源发出的热量;
所述第二活塞与所述外壳之间包括所述第三工作空间,所述第三工作空间是低温的;
一个再生器,所述再生器位于所述外壳内;
一个常温传输部件和一个低温传输部件;所述常温传输部件和所述低温传输部件均位于所述外壳内;
所述第一工作空间、所述第二工作空间和所述第三工作空间均通过所述再生器、所述常温传输部件和所述低温传输部件相互传递热量;
一个热量隔离部分,所述热量隔离部分具有径向对称的圆顶,所述圆顶用于将由热源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第二工作空间;所述热量隔离部分与所述外壳连接,以作为所述外壳的热量隔离部件。
优选的,该制热制冷设备,其中,所述热量隔离部分沿主轴的横截面为圆锥形。
优选的,该制热制冷设备,其中,所述热量隔离部分的所述横截面为半圆形。
优选的,该制热制冷设备,其中,所述热量隔离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工作空间向外或向内弯曲。
优选的,该制热制冷设备,其中,所述热量隔离部分包括一个面向所述工作空间组的面向表面,所述面向表面包括用于提供额外面积的侧板。
优选的,该制热制冷设备,其中,所述热量隔离部分包括一个背离所述工作空间组的背离表面,所述背离表面包括一个用于提供额外面积的侧板。
优选的,该制热制冷设备,其中,所述热量隔离部分包括一个背离所述工作空间组的背离表面,所述背离表面包括一个边缘,所述边缘上包括一个通道,所述通道用于提升所述制热制冷设备产生的气体的通过速率。
优选的,该制热制冷设备,其中,所述通道是所述侧板的一部分。
优选的,该制热制冷设备,其中,所述通道由一块折流挡板形成。
优选的,该制热制冷设备,其中,所述热源依靠高比率的热辐射产生热量。
优选的,该制热制冷设备,其中,所述热源是一个气体燃烧器;所述气体燃烧器包括一个与所述热量隔离部分的形状契合的燃烧表面。
优选的,该制热制冷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活塞包括一个与所述热量隔离部分的形状契合的活塞底部。
优选的,该制热制冷设备,其中,所述热量隔离部分包括一个面向所述工作空间组的面向表面,所述面向表面包括一个边缘;所述边缘包括一个流道,所述流道用于提升所述工作介质的流速。
优选的,该制热制冷设备,其中,所述流道是一个侧板的一部分;所述侧板位于所述面向表面上。
优选的,该制热制冷设备,其中,所述流道由一块折流挡板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优华劳斯汽车系统(上海)有限公司,未经优华劳斯汽车系统(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389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