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总线接口的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37283.2 | 申请日: | 2013-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265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托马斯·莱特内尔;约阿希姆·夫利塞尔;约翰内斯·默斯布格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飞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40 | 分类号: | G06F13/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40 | 代理人: | 余刚,吴孟秋 |
地址: | 德国瑙伊***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总线接口 系统 方法 | ||
1.一种操作总线接口电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多个输入端上的开始序列,所述多个输入端包括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
基于对所述开始序列的检测,确定所述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二输入端是否分别为数据端和时钟端,或者确定所述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二输入端是否分别为时钟端和数据端;
如果确定所述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二输入端分别为数据端和时钟端,则将所述第一输入端路由至数据端并将所述第二输入端路由至时钟端;以及
如果确定所述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二输入端分别为时钟端和数据端,则将所述第一输入端路由至所述时钟端并将所述第二输入端路由至所述数据端;基于所述确定,如果所述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二输入端分别为时钟端和数据端,则改变所述总线接口电路的地址,
其中,所述总线接口电路的所述地址是从属装置的从属标识符地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从耦接至所述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二输入端的数字总线接收命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基于接收的所述命令改变射频装置的工作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操作所述总线接口电路,其中操作所述总线接口电路包括操作射频(RF)前端控制接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确定所述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二输入端是否分别是数据端和时钟端,包括确定在所述第二输入端接收到时钟脉冲之前在所述第一输入端上接收到初始信号脉冲;以及
确定所述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二输入端是否分别为时钟端和数据端,包括确定在所述第一输入端接收到时钟脉冲之前在所述第二输入端上接收到初始信号脉冲。
6.一种总线接口电路,包括:
接口检测电路,耦接至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所述接口检测电路被配置为确定所述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二输入端是否分别为数据端和时钟端,或者确定所述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二输入端是否分别为时钟端和数据端;以及
路由电路,耦接至所述接口检测电路,所述路由电路被配置为:
如果所述接口检测电路确定所述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二输入端分别为数据端和时钟端,则将所述第一输入端耦接至数据接口端,并将所述第二输入端耦接至时钟接口端,以及
如果所述接口检测电路确定所述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二输入端分别为时钟端和数据端,则将所述第一输入端耦接至时钟接口端,并将所述第二输入端耦接至数据接口端,
其中,进一步包括总线接口逻辑,耦接至所述数据接口端和所述时钟接口端,
所述总线接口逻辑包括耦接至所述接口检测电路的识别寄存器,其中,所述接口检测电路被配置为在所述接口检测电路确定所述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二输入端分别为时钟端和数据端时改变所述识别寄存器的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总线接口电路,其中,所述总线接口逻辑包括射频(RF)前端控制接口。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总线接口电路,其中,所述总线接口逻辑包括状态机和多个控制寄存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总线接口电路,其中:
所述总线接口逻辑包括用于从属装置的总线接口逻辑;以及
所述识别寄存器包括从属识别寄存器。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总线接口电路,进一步包括耦接至所述总线接口逻辑的可控RF组件,其中,所述可控RF组件是通过所述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二输入端可控的。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总线接口电路,其中:
所述接口检测电路被配置为如果在所述第二输入端接收到时钟脉冲之前在所述第一输入端上接收到初始信号脉冲,则确定所述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二输入端分别为数据端和时钟端;以及
所述接口检测电路被配置为如果在所述第一输入端接收到时钟脉冲之前在所述第二输入端上接收到初始信号脉冲,则确定所述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二输入端分别为时钟端和数据端。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总线接口电路,其中,所述总线接口电路设置在集成电路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飞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飞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3728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撕裂铝箔复合编织布结构
- 下一篇:工业垃圾处理机压缩打包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