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化成极板固化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36949.2 | 申请日: | 2013-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514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周明明;张森;赵文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超威电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21 | 分类号: | H01M4/21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胡根良 |
地址: | 3131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化成 极板 固化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化成极板固化工艺。
背景技术
生极板固化是铅酸蓄电池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工序。生极板在固化的过程中,金属铅进一步氧化生成氧化铅的同时也形成三碱式硫酸铅和一定比例的四碱式硫酸铅,固化完成的极板在板栅表面腐蚀成氧化铅,增强了栅筋与活性物质的结合能力,因此,控制好固化室温度、相对湿度以及固化时间是尤为关键的。
由于生极板固化是一个蒸发水份的传递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而且随着传递过程的进行不允许破坏胶体网状结构出现龟裂。与此同时必须保证此铅膏胶体水份蒸发完毕之前很好地完成金属铅(游离铅及板栅筋条表面的铅)的氧化和各种碱式硫酸铅的再结晶过程。因此固化工序所期望达到的目的,必须优化固化工艺的温度、湿度及固化时间等参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提供一种内化成极板固化工艺,该工艺固化后的极板有着良好的强度,其各阶段水分、金属铅含量数据曲线平稳降低,有效改善了后期金属铅突降的现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化成极板固化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正极板固化工艺:
1)固化第1阶段,温度35-38℃,湿度98-99%,时间1-4h;
2))固化第2阶段,温度40-45℃,湿度98-100%,时间24h;
3)固化第3阶段,温度55℃,湿度90%,时间16h;
4)干燥第1阶段,温度65℃,湿度60-65%,时间10h;
5))干燥第2阶段,温度70℃,湿度10%,时间16h;
B负极板固化工艺:
1)固化第1阶段,温度35-38℃,湿度98-100%,时间1-4h;
2)固化第2阶段,温度40-45℃,湿度97-99%,时间24h;
3)固化第3阶段,温度55℃,湿度90%,时间16h;
4)干燥第1阶段,温度60℃,湿度60-65%,时间12h%;
5)干燥第2阶段,温度70℃,湿度≤10%,时间18h。
作为优选,在固化开始前,预先将固化室地面用水淋湿以免极板固化前失水加快。
作为优选,所述极板为厚度≤3mm的内化成生极板。
作为优选,正极板及负极板在固化第3阶段,使生极板活物质内部水份降到8%,将固化第3阶段参数确定为:环境温度:55℃,相对湿度控制在90%,固化时间在16h。
作为优选,正极板及负极板在干燥的第2阶段,控制含水量在:正极板≤0.3%;负极板≤0.5%,工艺设定温度在70℃,干燥时间正极板为15h,负极板为18h。
本发明优化了不同固化阶段温度、相对湿度、时间控制、循环风量的匹配关系,保证了铅膏骨架的建立及板栅表面的均匀腐蚀。
总之,本发明解决了板栅的表面腐蚀层与铅膏的结合力,(由于板栅真实表面积所占生极板整体真实表面积的比例太少,又居于中部。在生极板内部含水较多时,活性物质中的毛细管和孔隙被水充满,阻碍环境中氧的溶解速度,氧含量减少,减慢氧的扩散速度.相应地就减缓了板栅表面铅的氧化腐蚀速度)。
通过以上工艺的合理匹配,得到了理想的3BS、4BS含量,该工艺固化后的极板理化分析数据稳定在:金属铅-正极板≤2%;负极板≤4%,含水量:正板≤0.3%;负板≤0.5%。综合性能较好。既保证了电池的初容量,更加保证了电池的一致性及循环寿命。本发明工艺操作简单、便于实际操作。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对生极板固化机理说明:
极板的固化是指涂膏后的生极板,经过表面淋酸后,在铅膏表面形成一薄层硫酸铅胶凝的网状结构,在固化伊始,铅膏含水量大约在10%左右,铅膏粒子相对松散,为了保证铅膏的固化效果,要求在固化阶段前期极板的失水量不超过极板总质量的3%。同时促使固化室内空气强制循环,保证室内各部位温度及湿度均匀一致。在特定的温度和湿度的环境中,使极板中的水份按照一定速度蒸发,增加极板硬度及机械强度,并保证生极板不出现龟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超威电源有限公司,未经超威电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369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