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测地距离的数字图像抗噪分类技术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036318.0 | 申请日: | 2013-01-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713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 发明(设计)人: | 高珊珊;张彩明;迟静;沈晓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财经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T7/00 | 分类号: | G06T7/00;G06K9/6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0014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二***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距离 数字图像 分类 技术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到数字图像抗噪分类技术,属于图像处理领域。
(二)背景技术
图像是人类获得客观事物信息的最直观的来源,在信息传递中可以发挥独特效果。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数字图像处理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军事、气象、医学、交通等各个行业中。
为了减少图像处理的误差,需要提取出感兴趣区域,因此要对图像进行分割。图像分割是将一幅图像划分成若干个互不相交的子区域,同一子区域内部的像素有某些相同或相似的特性(如灰度,颜色,纹理等)。图像分割是一种重要的图像处理技术,它是由图像处理到图像分析的关键步骤,在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中都有广泛应用。
测地距离是数学形态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来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和欧氏距离不同的是,测地距离考虑到了区域的连通性。在连通图中至少存在一条线路可以连接A、B两点,所有这些线中最短的一条称为A、B之间的测地弧,而测地弧的长度则为测地距离。测地距离利用的是图形的梯度,沿梯度最大方向将两点连接则得到测地弧。
K均值聚类方法(K-means算法)是最为经典的基于划分的聚类方法,是十大经典数据挖掘算法之一。它的基本思想是:以空间K个点为中心进行聚类,对最靠近他们的对象归类。通过迭代的方法,逐次更新各聚类中心的值,直至得到最好的聚类结果。
K均值聚类算法成功地应用图像分割中,但是它还存在几个缺点:(1)原始的K均值聚类算法基于像素间的欧式距离,只考虑了像素间是否在物理空间相邻,忽略了像素间的连通性;(2)原始K均值算法成功地处理各向同性图像,对于有噪声的图像却可能出现过分割现象,且不能得到清晰的区域边界。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测地距离的数字图像抗噪分类技术,它综合考虑了像素的物理空间和颜色空间的距离,可有效地对带噪声的图像进行分割。
为实现分割效果,本发明采用如下方案:
基于测地距离的加权K均值聚类算法是在原始K均值聚类基础上做了修改,将各个像素到聚类中心的距离用测地距离代替,并对其进行加权修改,用修改后的公式进行聚类,重复迭代,从而实现图像分割。
本发明的具体步骤为:
1.适当选择k个类的初始中心;
2.在第i次迭代中,对任意一个像素,求其到k个中心的相似度,将该像素归到距离最短的中心所在的类;
3.求每个区域中的均值,更新聚类中心;
4.对于所有的k个聚类中心,如果经过2、3后值保持不变则迭代结束,否则继续迭代。
步骤1就是在待分割图像中找k条线作为聚类中心,以此来区分k个区域。设这k个聚类中心为C=(C1,C2......Ck),每个聚类中心所在区域为W=(W1,W2......Wk),聚类中心Ci所在的聚类为Wi,k是聚类中心的个数,即要分成k个区域。
步骤2是按照一下所给出的步骤计算图像中各个像素s到每个聚类中心的相似度(包括颜色的相似度和物理空间中的距离),从而判断出每个像素点所属的聚类。计算这个距离分为以下步骤:
2-1.利用图像的颜色值对其像素进行色彩聚类,其步骤如下:
2-1-1.计算每个聚类中心所在区域的概率分布函数:
P(x|Wi),(i=1,2......k)
2-1-2.计算每个像素属于Wi的概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财经大学,未经山东财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363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