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粘结强度潮湿混凝土界面用底漆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036042.6 | 申请日: | 2013-0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138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 发明(设计)人: | 肖祥湘;艾九红;刘雄鹰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飞鹿高新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9D163/00 | 分类号: | C09D163/00;C09D163/02;C09D7/12;C09D5/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94 | 代理人: | 唐曙晖;刘明芳 |
| 地址: | 41200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粘结 强度 潮湿 混凝土 界面 底漆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高粘结强度潮湿混凝土界面用底漆,其特征在于:底漆由A、B两个组分构成,
A组分包括环氧树脂,作为反应型稀释剂的糠醛-丙酮缩合物,活性稀释剂和溶剂;
B组分包括耐潮湿固化剂,溶剂和促进剂;
使用前将A组分与B组分按照2:0.8~1.2,优选2:0.9~1.1,进一步优选为2:1的质量配比混合均匀。
所述底漆各组分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份:
其中A组分中的环氧树脂,反应型稀释剂,活性稀释剂和溶剂的重量百分比是以A组分的总重量为基准计;
B组分 耐潮湿固化剂 50~90%,
溶剂 1~48%,
促进剂 0.1~10%,
其中B组分中的耐潮湿固化剂,溶剂和促进剂的重量百分比是以B组分的总重量为基准计;
其中A组分中的溶剂与B组分中的溶剂可相同或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粘结强度潮湿混凝土界面用底漆,其特征在于:所述糠醛-丙酮缩合物是糠醛与丙酮反应制备的预聚物,它含有亚糠基丙酮和二亚糠基丙酮,
优选的是所述反应型稀释剂在25℃下的粘度为≤50MPa.s,进一步优选为≤45MPa.s,更优选为≤40MPa.s。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粘结强度潮湿混凝土界面用底漆,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是双酚A型环氧树脂,优选双酚A型E44环氧树脂和/或双酚A型E51环氧树脂;
优选的是,所述环氧树脂是基于A组分总重量10%~35%的双酚A型E44环氧树脂和5%~35%的双酚A型E51环氧树脂。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高粘结强度潮湿混凝土界面用底漆,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稀释剂是丁基缩水甘油醚、辛基缩水甘油醚、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1,6-己二醇二缩水甘油醚、新戊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苄基缩水甘油醚、苯基缩水甘油醚、甲苯基缩水甘油醚、环氧稀释剂AGE中的一种或两种或多种,优选环氧稀释剂AGE;和/或
所述促进剂是三乙醇胺、四甲基溴化铵、N,N-二甲基苯胺、二甲基对甲基苯胺、2,4,6-三(二甲基氨基)苯酚、乙基咪唑中的一种或两种或多种,优选为三乙醇胺、四甲基溴化铵、N,N-二甲基苯胺中的一种或两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高粘结强度潮湿混凝土界面用底漆,其特征在于:
所述溶剂为丙酮、丁酮、乙醇、丁醇、异丙醇、乙酸正丁酯、乙酸乙酯、二甲苯中的一种或两种或多种;
优选的是,在底漆A组分中的溶剂为基于A组分总重量1%~15%的乙酸正丁酯,0%~12%的乙酸乙酯,0%~10%的丁醇,0%~15%的异丙醇,2%~15%的二甲苯和0%~8%的丙酮;和/或
在底漆B组分中的溶剂为基于B组分总重量的1%~15%的乙酸正丁酯,和/或0%~10%的乙酸乙酯,和/或0%~10%的丁醇,和/或0%~3%的异丙醇,和/或2%~10%的二甲苯。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高粘结强度潮湿混凝土界面用底漆,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漆A组分中还包括润湿剂,所述润湿剂为有机硅或有机氟类聚合物,优选聚醚改性硅氧烷共聚物;
优选的是,在底漆A组分中含有基于A组分总重量0~2%的润湿剂。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高粘结强度潮湿混凝土界面用底漆,其特征在于:所述耐潮湿固化剂为聚酰胺型环氧树脂固化剂,优选固化剂260A、350A、YD-8216中的一种或两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高粘结强度潮湿混凝土界面用底漆,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漆B组分中还包括偶联剂,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优选KH550、KH560、KH570、KH602、KH792、JH-A111、苯胺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中一种或两种或多种;
优选的是,在底漆B组分中含有基于B组分总重量的0~5%的KH550,和/或0~5%的KH560,和/或0~5%的KH602,和/或0~5%的KH79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飞鹿高新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株洲飞鹿高新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3604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乙型肝炎抗原蛋白的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自适应路由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