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修复发动机缸体的纳米材料修复剂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31983.0 | 申请日: | 2013-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78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吕林利;钟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吕林利;钟明 |
主分类号: | C10M161/00 | 分类号: | C10M161/00;C10N30/06;C10N30/10;C10N40/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修复 发动机 缸体 纳米 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材料修复剂,用于发动机缸体修复,属于材料化学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经过长时间的行驶,发动机汽缸活塞由于频繁运动会产生磨损,导致活塞与汽缸缸壁之间的间隙增大,出现汽车动力下降,烧机油和冒烟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通常会使用发动机强力修复剂来解决。
常用的汽车发动机强力修复剂普遍采用二烷基硫代磷酸盐ZDDP制成,由于ZDDP中磷的含量较高,超过国标规范,此种产品通常只能用于低档轿车,并且随着人们对环保要求的升高,此种产品面临淘汰的境地;同时ZDDP含磷还会严重妨碍三元催化转化器发挥废气净化作用,在某些情况下还会导致监测空燃比的氧气传感器失灵。
普通润滑油产品大都存在以下问题:(1)在纯油介质下,其摩擦系数都大于0.003,在干摩擦条件下就会失去应有润滑功能;(2)润滑效果仍达不到日益提高标准的消费者期望;(3)在抗磨、减摩功效上仍不能满足在特定恶劣条件下的使用要求,比如在长时间重负荷运行、机油泄漏后少油甚至无油状态下的短时间使用。
针对已有产品缺陷,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采用纳米材料制备的发动机修复剂,但这些材料大都面临纳米材料制作工艺或分散工艺方面的难题,实际效果不佳,生产和使用成本都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修复发动机缸体的纳米材料修复剂,与常规修复剂相比,本发明的纳米材料修复剂不含磷,无污染,对汽车部件使用寿命无影响;与其他的纳米材料发动机修复剂相比,本发明的纳米材料修复剂易分散,不会产生沉淀,稳定性极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能修复发动机缸体的纳米材料修复剂,包括纳米铜2-15%,纳米LaF31-5%,MoS2分散液2-5%,分散剂0.5-1%,粘度指数调节剂2-15%,合成润滑油66-92%,以质量计;其中所用的纳米铜是采用液相法制成的。
本发明的纳米材料修复剂充分利用了纳米铜、纳米LaF3的性能,并作用于以润滑油为载体的任何机械装备摩擦副表面。使用时,纳米粒子随润滑油分散于各个摩擦副接触层,在温度、压力、摩擦力作用下,摩擦副表面产生剧烈摩擦和塑形变形,纳米颗粒会在摩擦表面沉积成膜,并与摩擦表面作用。当摩擦表面温度高到一定值时,纳米颗粒强度下降,增强润滑与表面摩擦的微观颗粒产生共晶、渗透、“焊接”、填补表面微观沟谷,修复摩擦副表面。在摩擦副表面形成具有超强硬度、极高光洁度和超耐磨的自修复膜,达到最佳的间隙配合公差,使得摩擦力的作用减少、摩擦系数降低,完成修复过程。润滑油中的纳米颗粒不断的寻找新的摩擦缺陷,并且在超光滑的摩擦表面,实现滚动摩擦,进一步减少摩擦力,降低摩擦系数,从而形成一层具有减摩抗磨作用的液态或固态自修复膜,从而产生显著的修复效果,明显提高动力,降低发动机噪音。
在本发明中,所述纳米铜粒径为3-10nm,铜的质量含量为20-25%。该纳米铜是通过液相还原工艺制成的,与已有的类似产品采用的固体粉末纳米铜不同,本发明所使用的纳米铜为液相法制作,已分散在液相中,有很好的亲油性,使用时极易分散,不会产生沉淀,稳定性极好;可有效修复机械磨损,具有显著的减摩擦作用,其性能远优于使用纳米铜粉末的分散液。
在本发明中,所述纳米LaF3粒径为30-50nm,纳米LaF3具有显著的抗磨和润滑性能,与液相法制备的纳米铜之间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改善作用效果。
为了进一步增强纳米LaF3的润滑和粘附性能,所述纳米LaF3表面用硬脂酸或硅烷偶联剂(如KH-550、KH-560)进行修饰。
在本发明中,所述MoS2分散液(即二硫化钼分散液,含二硫化钼固体润滑剂的矿物油悬浮液)粒径为50-100nm,有效含量(即MoS2的质量含量)为12-15%,具有显著的减摩、润滑作用。
在本发明中,所述分散剂为聚异丁烯丁二烯亚胺、聚醚胺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有利于纳米材料修复剂的均一性,使各成分分散完全。
在本发明中,所述粘度指数调节剂为苯乙烯/丁二烯/烯基偶联剂无规聚合物(即苯乙烯、丁二烯、烯基偶联剂无规聚合物)、N-十八烷基对苯二甲酸酰胺钠盐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用于改善产品的高温润滑性和低温流动性。
优选的,所述苯乙烯/丁二烯/烯基偶联剂无规聚合物分子量为40000-600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吕林利;钟明,未经吕林利;钟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319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叔丁酚醛增粘树脂制备方法
- 下一篇:单张承印物冷烫设备的储膜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