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铁尾矿生产压延微晶铸石板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31340.6 | 申请日: | 2013-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31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吴克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克诚 |
主分类号: | C03C6/10 | 分类号: | C03C6/10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耿霞 |
地址: | 100071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尾矿 生产 压延 铸石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晶铸石板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用铁尾矿生产压延微晶铸石板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微晶铸石以其特有的耐磨损和耐腐蚀性,被广泛用作工业防护材料。现有一种叫浇铸法微晶铸石板,主要是把玄武岩矿物原料直接加入到玻璃熔窑,经1300℃-1380℃高温熔化后,玻璃液体直接流入模具成型,冷却580-650℃脱模,进入隧道窑晶化、退火、冷却出窑。其生产方式原始,破损严重,成品率极低,且产品粗糙,规格单一局限,只能用于工业防腐。也有个别工厂压延生产,但宽度最宽只限600mm,厚度只有10mm和8mm不能任意调节。板材色差大,很难满足建筑装饰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铁尾矿生产压延微晶铸石板的制备方法,废物充分利用,节约资源和能源,产品化学稳定性高,热稳定性高,厚度、宽度和长度可调,成品率高,无色差,方法简单,生产稳定。
本发明用铁尾矿生产压延微晶铸石板的制备方法,采用铁尾矿为主要原料,步骤为将配料混合均匀,加入高温熔窑熔化,澄清冷却后压延成板材,进入晶化窑后,依次经过烧成、退火和冷却三个阶段后,出窑,然后裁边,切段,入库。
配料为铁尾矿、矿物料和化工料,其中,矿物料为钾长石和方解石,化工料为氧化铝、玻璃澄清剂和工业纯碱。
配料的质量百分比为:铁尾矿59%-70%,钾长石10%-20%,方解石10%-20%,氧化铝4%-8%,玻璃澄清剂0%-0.5%和工业纯碱0.1%-3%。
晶化窑为辊道窑晶化窑。
压延机为带有冷却系统的压延机。可根据需求进行调整产品的厚度在5mm-30mm、宽度在800-1400mm和长度任意,满足不同行业需求。
高温熔化温度为1300℃-1500℃;澄清冷却温度为1100℃-1000℃。
烧成阶段为温度从500-600℃至700-750℃,烧成时间为60-80min;退火阶段为温度从700-750℃至300-400℃;退火时间为50-70min。
冷却为两步完成,第一步为温度从300-400℃至150-100℃;时间为50-70min;第二步温度为:150-100℃至50-30℃;时间为20-40min。
出窑后裁边和切段操作为在滚台上自动切割、自动下机,定厚裁边、再反转定厚或抛光切段完成。
入库后直接加工成所需规格或抛光打磨后,再加工成工程板。工业用大板直接加工成所需规格;建筑装饰用,抛光打磨后,再加工成工程板。
生产前将一批铁尾矿混合搅拌均匀,检测成分,再将其他配料混合。生产分批次进行,因铁尾矿成分波动较大,不稳定,难控制,将铁尾矿混合搅拌均匀,检测成分,合再根据成分调整配方,同一批次生产稳定,无色差。
该压延微晶铸石板的化学组成为:SiO2:50%-65%,Al2O3:5%-13%,CaO:15%-20%,MgO:2%-6%,Fe2O3+FeO:2%-8%,NaO:1%-3%,K2O:2%-6%。
压延微晶铸石板的厚度为5mm-30mm;宽度600mm-1400mm;长度2000mm-3000mm。压延微晶铸石板根据客户需求再加工成任意小规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废物得到充分利用,节约了资源。
2、生产分批次进行,同一批次生产稳定,无色差。
3、加入矿物料及化工料,提高产品的化学稳定性及热稳定性,利于生产加工。
4、可根据需求调整产品的厚度、宽度和长度,满足不同行业需求。
5、利用全自动控制辊道窑晶化退火、冷却,温差小,易控制,产品成品率高,节约能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铁尾矿成分:SiO2:67%,Al2O3:3.32%,CaO:4.93%,MgO:4.03%,Fe2O3+FeO:10%,NaO:0.2%,K2O:0.3%,TiO2:0.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克诚,未经吴克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313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