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骑乘式车辆的链盒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031188.1 | 申请日: | 2013-0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239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 发明(设计)人: | 宫下将;佐藤亮辅;江村大将;本间健介;清野辰二;小牧晃;田渊大辅;石川正义;长谷川润子;辛岛亮之;工藤幸树;本田尚义;加藤丈雄;林浩太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2J13/04 | 分类号: | B62J13/04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吕林红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骑乘 车辆 结构 | ||
1.一种骑乘式车辆的链盒结构,具备摇臂(20)、驱动链轮(3)、从动链轮(4)、驱动链(5),和链盒(10),
该摇臂(20)摇动自如地支承在车架(2)上,并且旋转自如地支承后轮(WR);
该驱动链轮(3)从搭载在上述车架(2)上的动力源(E)输出驱动力;
该从动链轮(4)与上述后轮(WR)连结;
该驱动链(5)卷挂在上述驱动链轮(3)与从动链轮(4)之间,朝从动链轮(4)传递驱动链轮(3)的驱动力;
该链盒(10)具有可上下分割的树脂制的上盒(30)和下盒(40),覆盖上述驱动链(5)的上部及下部,并且,上述上盒(30)和下盒(40)在上述驱动链(5)的至少车宽方向内侧接合,该链盒(10)在车宽方向外侧被紧固在上述摇臂(20)上,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上盒(30)和下盒(40)的接合部(11),沿上述驱动链(5)的长度方向设有多个插入卡定部(13),该插入卡定部(13)具有设在一方的盒上的插入部(31、41)和与此插入部(31、41)嵌合的设在另一方的盒上的接受部(32、42),而且,相邻接的至少一组插入卡定部(13)的插入部(31、41)被分开地设置在上盒(30)和下盒(4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乘式车辆的链盒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相邻接的至少一组插入卡定部(13)的插入部(31、41)具有与上述接受部(32、42)卡合的爪部(31f、41f),上述接受部(32、42)由具有周壁(32w、42w)的卡合孔构成,该周壁(32w、42w)沿车宽方向的宽度比上述插入部(31、41)的根部的前后方向上的端部沿车宽方向的宽度大,上述插入部(31、41)的根部的前后方向上的至少一端部与邻接该根部的上述卡合孔的周壁(32w、42w)连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骑乘式车辆的链盒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相邻接的至少一组插入卡定部(13)的上盒(30)的卡合孔(32)与下盒(40)的卡合孔(42)各自的口缘部,形成有长度比盒的板厚大并朝车宽方向延伸的抵接面(32t、42t),这些抵接面彼此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骑乘式车辆的链盒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上盒(30)和下盒(40)分别具有覆盖上述驱动链(5)的外周侧的周壁部(33、43),和与此周壁部(33、43)构成一体并覆盖上述驱动链(5)的车宽方向内侧和外侧的内壁部(34、44)及外壁部(35、45),至少上述内壁部(34、44)的一部分将与上述驱动链(5)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横截面形成为凹凸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骑乘式车辆的链盒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摇臂(20)具有在车宽方向将左右的臂部(24)连结的横梁(25),在此横梁(25)的前后设置上述插入卡定部(13),并且,在这些前后的插入卡定部(13)之间,设有关于前后方向及车宽方向对上述摇臂(20)和上盒(30)、下盒(40)进行定位的定位部(26U、36、26L、46)。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骑乘式车辆的链盒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摇臂(20)与链盒(10)的紧固部(22f、22r、23f、23r),在摇臂(20)的后端部分和前半部分分别设置在上盒(30)和下盒(40)上,在上盒(30)和下盒(40)上都把前后的紧固部之间的壁部的壁厚形成得比其它部位大。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骑乘式车辆的链盒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上盒(30)和下盒(40)的各个外壁部(35、45)上,设有从车宽方向内侧与上述摇臂(20)的车宽方向内侧面抵接的抵接部(37、47)。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骑乘式车辆的链盒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上盒(30)和下盒(40)分别具有覆盖上述驱动链(5)的外周侧的周壁部(33、43),和与此周壁部(33、43)构成一体并覆盖上述驱动链(5)的车宽方向内侧和外侧的内壁部(34、44)及外壁部(35、45),各壁部的厚度以使周壁部最小、内壁部(34、44)及外壁部(35、45)随着从周壁部离开而变大的方式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3118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飞行器的辅助动力单元的舱的排液管架
- 下一篇:封装托盘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