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9Z, 11E-十四碳二烯醇乙酸酯的合成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029077.7 申请日: 2013-01-27
公开(公告)号: CN103102266A 公开(公告)日: 2013-05-15
发明(设计)人: 陶云海;黄飞;肖瑞 申请(专利权)人: 昆明博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7C69/145 分类号: C07C69/145;C07C67/24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650217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洛羊街道昆明经*** 国省代码: 云南;5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11 十四 碳二烯醇 乙酸 合成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斜纹夜蛾性信息素主要成分(9Z,11E)-十四碳二烯醇乙酸酯的化学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属昆虫纲鳞翅目夜蛾科,又名莲纹夜蛾,是重要的世界性农作物害虫。斜纹夜娥在国内各地均有发生,且具有间歇性暴发的成灾特性,是我国主要农业害虫之一,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河南、河北及山东等省。成虫生殖力强,繁殖迅速,在中国长江流域年发生5~6代;幼虫为杂食性昆虫,食量大,栖息地隐蔽,常成群迁徙危害农作物,其寄主作物相当广泛,除十字花科蔬菜外,还可危害包括瓜、茄、豆、葱、韭菜、菠菜以及粮食、经济作物等近100科300多种植物。斜纹夜蛾的防控目前主要依赖化学防治,这不仅大量杀伤天敌,也降低了蔬菜食品安全性,此外化学农药的频繁使用已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这给我国蔬菜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 

这一系列问题给全世界的斜纹夜蛾防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开发新的有效的防治方法越显迫切。作为一种新兴的防治手段,昆虫信息素已在世界许多国家的多种害虫的的综合治理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使用信息素防治斜纹夜蛾具有专一性、高活性、环境友好和对农作物安全等优点,已经成为该种害虫生态防控的有效措施之一,目前国内外已有很多成功实例。 

昆虫信息素是昆虫自身释放的并在昆虫之间起通讯作用的微量化学物质,是昆虫交流的化学分子语言。斜纹夜蛾雌成虫在性成熟后释放出的性信息素刺激雄蛾性冲动并引诱雄蛾向释放源定向飞行,与雌成虫交配以繁衍后代。斜纹夜蛾成虫通过性信息素的交配联络是专一且高效率的。斜纹夜蛾性信息素成分已经被多人研究鉴定为4种组分:(9Z, 11E)-十四碳二烯醇乙酸酯,(9Z, 12E)-十四碳二烯醇乙酸酯,(9Z)-十四碳烯醇乙酸酯和(11E)-十四碳烯乙酸酯,区别在于不同斜纹夜蛾地理种群的性信息素4种组分的比例存在一定差异。(9Z, 11E)-十四碳二烯醇乙酸酯(1)是斜纹夜蛾性信息素的主要组分。利用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进行虫口密度监测、大量诱捕和交配干扰,从而达到控制其对农作物危害的目的,在实践中已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已有多篇文献报道了(9Z, 11E)-十四碳二烯醇乙酸酯的合成方法。合成该化合物的关键和难点是如何高立体选择性地构建顺反共扼双键。现有的(9Z, 11E)-十四碳二烯醇乙酸酯的合成方法大体可以分成3大类:不饱和醛的Wittig反应;共轭烯炔的立体选择性氢化;烯基金属化合物与卤代烯烃化合物的偶联。这些方法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需要苛刻的反应条件例如无水无氧反应和-70℃以下的低温,使用昂贵的催化剂和有机金属试剂导致成本高昂,Wittig反应立体选择性差,合成步骤较长,不适合工业化生产,继而影响信息素防治斜纹夜蛾的大规模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原料廉价易得、合成路线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操作安全便利以及产率高成本低的(9Z, 11E)-十四碳二烯醇乙酸酯的合成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以7-溴-(4Z, 6E)-庚二烯醛和1,5-戊二醇为起始原料,首先7-溴-(4Z, 6E)-庚二烯醛还原为7-溴-(4Z, 6E)-庚二烯醇,再与乙基溴化镁进行Kumada交叉偶联反应得到(4Z, 6E)-壬二烯醇,再经氯化亚砜氯代得到(3E,5Z)-9-氯壬二烯,(3E,5Z)-9-氯壬二烯与镁反应制备相应的格氏试剂并与从1,5-戊二醇制备的2-(5-溴戊氧基)-四氢吡喃在四氯铜酸锂催化下偶联得到2-(9Z,11E-十四碳二烯氧基)-四氢吡喃,最后与乙酰氯反应得到目标产物(9Z, 11E)-十四碳二烯醇乙酸酯。 

7-溴-(4Z, 6E)-庚二烯醇的制备方法是将7-溴-(4Z, 6E)-庚二烯醛和硼氢化钠溶于甲醇中,反应1-5小时,加饱和氯化铵溶液中止反应,蒸除甲醇,经萃取、干燥并减压蒸除溶剂后得粗产物,经硅胶柱层析纯化得到7-溴-(4Z, 6E)-庚二烯醇。 

(4Z, 6E)-壬二烯醇的制备方法是在氮气保护下,将7-溴-(4Z, 6E)-庚二烯醇和催化剂1,3-双(二苯基膦丙烷)二氯化镍溶于无水四氢呋喃中,1.2-2.0倍的乙基溴化镁在冰浴冷却下加入到上述反应混合物中,继续反应3-15小时,加入饱和氯化铵溶液淬灭反应,蒸除四氢呋喃,经萃取、干燥并减压蒸除溶剂后得粗产物,经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4Z, 6E)-壬二烯醇。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博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明博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90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