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密度/多密度实心胎轮组的制作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28395.1 | 申请日: | 2013-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53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龚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连科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D30/02 | 分类号: | B29D30/0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麻艳 |
地址: | 361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度 实心 胎轮组 制作 工艺 | ||
1.一种双密度实心胎轮组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工艺流程:
(1)成型内胎:
将内胎液态材料灌注于内胎成型模具内,同时高速旋转模具并加热发泡,使材料均匀填满内胎成型模具的型腔,固化成型后脱模得到内胎;该内胎成型模具的浇注通道自其上模的中部到相对内胎内环面进入所述的型腔;
(2)内胎与轮毂组合:
将所成型的内胎借助专用装胎治具组装在轮毂的外圈的定位槽内,在所述轮毂的外圈定位槽内设有定位结构用以将所述的内胎定位在外圈定位槽的中央位置;该轮毂的毂圈侧壁还开有浇注孔;
(3)成型外胎:
将上述内胎与轮毂的组合体放置并固定在外胎成型模具内,该外胎成型模具的浇注通道自其上模的中部通向轮毂的浇注孔;之后合模并将外胎液态材料灌注于外胎成型模具内,同时高速旋转模具并加热发泡,使材料填满外胎型腔以及轮毂、内胎之间的空腔内;固化后外胎成型于轮毂的外圈定位槽内并包覆于内胎的周边,脱模后得到双密度实心胎轮组。
2.一种多密度实心胎轮组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工艺流程:
(1)成型内胎: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内胎液态材料分次灌注于内胎成型模具内,并控制每次灌注的材料的量,同时高速旋转模具并加热发泡,即可成型出多层沿轮胎径向分布的内胎,从而得到多层内胎结构;该内胎成型模具的浇注通道自其上模的中部到相对内胎内环面进入所述的型腔;
(2)内胎与轮毂组合:
将所成型的多层内胎借助专用装胎治具组装在轮毂的外圈定位槽内,在所述轮毂的外圈定位槽内设有定位结构用以将所述的内胎定位在外圈定位槽的中央位置;该轮毂的毂圈侧壁还开有浇注孔;
(3)成型外胎:
将上述多层内胎与轮毂的组合体放置并固定在外胎成型模具内,该外胎成型模具的浇注通道自其上模的中部通向轮毂的浇注孔;之后合模并将外胎液态材料灌注于外胎成型模具内,同时高速旋转模具并加热发泡,使材料填满外胎型腔以及轮毂、内胎之间的空腔内;固化后外胎成型于轮毂的外圈定位槽内并包覆于内胎的周边,脱模后得到多密度实心胎轮组。
3.一种多密度实心胎轮组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工艺流程:
(1)成型内胎:
(a)一次灌注成型外侧内胎:
将外侧内胎的液态材料灌注于内胎成型模具内,同时高速旋转模具并加热发泡,控制灌注的材料的量,使材料在离心力作用下仅填充于内胎成型模具的型腔的外侧,形成外侧内胎;该内胎成型模具的浇注通道自其上模的中部到相对内胎内环面进入所述的型腔;
(b)二次灌注成型内侧内胎:
当外侧内胎的材料预定量注完之后,再将内侧内胎的液态材料灌注于内胎成型模具内,同样高速旋转模具并加热发泡,使材料填满所述型腔的剩余空间得到内侧内胎,固化成型后得到双层内胎;
(2)内胎与轮毂组合:
将所成型的双层内胎借助专用装胎治具组装在轮毂的外圈定位槽内,在所述轮毂的外圈定位槽内设有定位结构用以将所述的内胎定位在外圈定位槽的中央位置;该轮毂的毂圈侧壁还开有浇注孔;
(3)成型外胎:
将上述多层内胎与轮毂的组合体放置并固定在外胎成型模具内,该外胎成型模具的浇注通道自其上模的中部通向轮毂的浇注孔;之后合模并将外胎液态材料灌注于外胎成型模具内,同时高速旋转模具并加热发泡,使材料填满外胎型腔以及轮毂、内胎之间的空腔内;固化后外胎成型于轮毂的外圈定位槽内并包覆于内胎的周边,脱模后得到多密度实心胎轮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连科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厦门连科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839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