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挖掘破碎式装载机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28011.6 | 申请日: | 2013-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88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李晔;李杨;唐福新;赵火英;刘雄;刘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华煤重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F3/96 | 分类号: | E02F3/96;E02F3/34;E02F3/76;E02F5/30;E02F9/22 |
代理公司: | 萍乡益源专利事务所 36119 | 代理人: | 张放强 |
地址: | 337000 江西省萍乡市萍乡***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挖掘 破碎 装载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挖掘装载机,尤其是涉及一种在井下狭窄巷道,集挖掘机、破碎机、装载机、推土机四种功能于一体,集成在线综合监测系统、智能化远程遥控操作的全新多功能巷道掘进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煤巷及岩巷掘进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起始对薄煤层(地下开采时厚度1.3m 以下的煤层)工作面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与装备展开研究,先后研制并生产了多种类型薄煤层工作面综采配套设备,但没有解决关键性技术装备问题,薄煤层开采成本高、单产低、效益差、工人劳动强度高等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现有大、中型煤矿的煤巷掘进是采用悬臂式掘进机、煤巷掘进机等机械设备。悬臂式掘进机投资大,产生粉尘大,对空气污染严重,容易产生职业病,对煤层巷道要求也高,需要在岩层硬度分布均匀的工况条件使用,中、小型煤矿的煤巷掘进都不适宜。国内中、小型煤矿煤巷掘进基本上是采用爆破作业,人工装煤的原始开采方法,对高浓度瓦斯煤矿存在瓦斯爆炸安全隐患.对IV、 V 类围岩地巷道开挖与掘进,目前国内均是采用爆破作业,给岩巷造成大量超挖或欠挖,浪费大量混凝土回填和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震松岩巷周边岩石,为巷道塌方埋下安全隐患。因此,实现机械化掘进与采煤,是实现薄煤层开采高产高效的主要途径。
现有系列挖掘装载机的功能单一,只具备基本的挖装功能,需要大量人工配合施工,施工效率低下;在遇到极恶劣的环境和极狭窄的巷道时,便无法施工。狭窄巷道工作条件差、断层等地质构造变化大、设备移动困难,人员出入工作面及作业都非常困难,安全隐患大,采掘面工作接替也紧张。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挖掘装载机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的集挖掘、破碎、装载、推土、智能控制监测于一体的挖掘装载机。不仅挖掘效率高,而且使用可靠性强,适用能力强,安全,节能,环保,能即时智能监测环境变化并报警,通过物联网技术向总调度室或煤监局的监控系统传递监测数据;通过先进的可视化远程遥控技术可使本设备在极恶劣的环境下工作自如而无需人员驾驶。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智能挖掘破碎式装载机包括运输机构、行走机构、液压系统、电气系统和工作机构,所述运输机构包括刮板和输送槽体;所述液压系统包括液压马达、手动换向阀、手动先导阀、柱塞变量泵、联轴器、散热器和油箱;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引导轮、履带、涨紧装置、履带梁、托带轮、支重轮、驱动轮和行走马达,在履带梁上设置有可改变引导轮与驱动轮相对位置的涨紧装置,所述工作机构包括挖斗、链架Ⅰ、挖斗油缸、小臂、小臂油缸、大臂油缸、大臂、大臂座、链架Ⅱ、喷雾装置、快速连接器、破碎锤,所述挖斗或破碎锤与快速连接器相连,快速连接器与链架Ⅰ和小臂连接,链架Ⅰ和链架Ⅱ与小臂和挖斗油缸相连,所述小臂与大臂及小臂油缸相连,所述大臂与大臂油缸及大臂座相连,大臂油缸固定在大臂座上,大臂座与回转油缸相连,所述大臂座与机架之间用双层销轴装置连接,所述智能挖掘破碎式装载机中设置有EPEC智能遥控系统和监控通信系统,所述快速连接器上设置有喷雾装置;所述液压系统中设置有十联液控多路换向阀;所述运输机构下端设置有推斗。
本发明通过快速连接器可实现挖斗和破碎锤快速切换而无需拆装液压油路;无需人工辅助,提高了工效,避免了液压系统因拆装油路而带来的污染。
本发明安装有高压喷雾装置,能防止挖斗(破碎锤)与岩石碰撞产生火花;能控制烟、粉尘等传播,净化井下空气。
本发明通过安装EPEC专用智能控制系统,可实现可视化远程无人操作,在恶劣环境或危险工况时能更好的确保驾驶人员安全。
本发明采用各种新型传感器、透地通信及物联网技术,集成在线综合监测系统,对井下环境(如瓦斯浓度、空气质量、地热温度、空气湿度、地压等)进行在线监测,实现超前预警,极大的提高了井下作业安全性。
本发明的主要技术参数是:
装载能力:60m3/h,最小转弯半径:6米,挖掘深度、宽度和高度最小为:528毫米、3767毫米、2786毫米,行走速度不小于:0.7m/s。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俯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华煤重装有限公司,未经江西华煤重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80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线传输模块
- 下一篇:人体气压按摩仪的下沉式出气管道收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