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香菇香肠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23860.2 | 申请日: | 2013-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04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马琴;刘骏;孙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昌金家湾生态庄园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1/317 | 分类号: | A23L1/317;A23L1/28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彭娅 |
地址: | 444202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香菇 香肠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品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是一种香菇与动物蛋白相结合的香菇香肠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香菇是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也是我国特产之一,湖北远安县被评为“中国香菇之乡”,在民间素有“山珍”之称。它是一种生长在木材上的真菌。味道鲜美,香气沁人,营养丰富,素有“植物皇后”美誉。香菇富含维生素B群、铁、钾、维生素D原(经日晒后转成维生素D)、味甘,性平。营养丰富,滋补健康。中式香肠为中国传统美食,腊味十足,地方特色浓厚,加工工艺传统,通常采用肉馅制成。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1301069B公开了一种《一种香菇素香肠及其制备方法》,公开了用香菇制作素香肠的配方及方法,但不含肉的素香肠无法提供肉质香肠的口感,也无法提供肉质香肠足够的蛋白质及营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香菇香肠及制备方法,将传统的肉质香肠结合香菇的保健特点,突出了香菇的功效,改善了口感,同时有效解决了传统肉质香肠食用时的油腻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香菇香肠,它由以下重量份的组份构成:
瘦肉 63~73 肥肉 11~21 香菇 5~15 食盐 1~4 辣椒 0~1
花椒 0~0.3 生姜 0~3 味精 0~1 乙醇 0~1 葡萄糖0~0.4。
各组份的较佳重量份为:
瘦肉 68;肥肉 16;香菇 10;食盐2;辣椒 0.5;花椒0.3;生姜 2;味精 0.5;乙醇 0.5;葡萄糖0.2。
各组份的较佳重量份为:
瘦肉 63;肥肉 11;香菇 5;食盐 1。
一种上述香菇香肠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上述重量份的香菇用60℃左右的温水浸泡12小时,浸泡过程中换水3~4次,挤干水分,制成颗粒待用;
2)将上述重量份的瘦肉和肥肉切好后,绞肉后待用;
3)将绞好的瘦肉和肥肉、制成颗粒的香菇和食盐、辣椒、花椒、生姜、味精、 乙醇以及葡萄糖搅拌均匀,得到灌装原料;
4)将灌装原料置于灌肠机上进行定量灌装、封口,得到半成品的香菇香肠;
5)将半成品的香菇香肠风干、烟熏、蒸煮、冷却后即得香菇香肠。
步骤1)中,香菇颗粒的粒径为0.3~0.5cm。
步骤5)中,风干时间为12小时,烟熏时间5天,烟熏温度为45℃,冷却时间为12小时,冷却至肠体中心温度≤10℃。
香菇含有一种分子量为100万的抗肿瘤成分—香菇多糖,含有降低血脂的成分—香菇太生,香菇腺嘌呤和腺嘌呤的衍生物,香菇还含有抗病毒的成分—干扰素的诱发剂—双链核糖核酸,是不可多得的保健食品之一。香菇中含不饱和脂肪酸甚高,还含有大量的可转变为维生素D的麦角甾醇和菌甾醇,对于增强抗疾病和预防感冒及治序有良好效果。经常食用对预防人体,特别是婴儿因缺乏维生素D而引起的血磷、血钙代谢障碍导致的佝偻病有益,可预防人体各种粘膜及皮肤炎病。香菇中所含香菇太生(lentysin)可预防血管硬化,可降低人的血压,从香菇中还分离出降血清胆固醇的成分(C8H1104N5,C9H1103N5)。香菇灰分中含有大量钾盐及其它矿质元素,被视为防止酸性食物中毒的理想食品,录于《中国药典》。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香菇香肠及制备方法,有益效果如下:
1、填补了市场空白,满足了人们的消费需求,符合健康、营养的现代生活需求,将传统的肉质香肠结合香菇的保健特点,突出了香菇的功效,改善了口感,同时有效解决了传统肉质香肠食用时的油腻感。
2、生产制备方便,用现有的灌肠机、烟熏炉即可进行生产。
3、香菇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
4、制成的香菇香肠品质好,腊香味纯正浓郁,菇香味醇正,外型完整,长短、粗细均匀,表面干爽呈现收缩后的自然皱纹,肉眼可见颗粒香菇。
5、采用香菇后,能大大减少香肠中所需味精及其他各种配料的用量,同时改善了香肠的口感。
制得的香菇香肠各项理化指标如下(%为质量百分比):
水分 % ≤ 25
氯化物(以NaCl计),% ≤ 8
蛋白质 % ≥ 16
脂肪 % ≤ 45
总糖(以葡萄糖计) % ≤ 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昌金家湾生态庄园有限公司,未经宜昌金家湾生态庄园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38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